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3篇
  免费   1340篇
  国内免费   339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1135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731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645篇
  2001年   640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374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给家兔喂以1%胆固醇及10%菜油(A组)或猪油(B组)50多天后A组血胆固醇水平(824.2±265.1mg/dl)明显低于B组(1666±693.8mg/dl);A组甘油三酯水平(51.9±19.1mg/dl)亦低于B组(104±40.2mg/dl)。二组家兔的β—VLDL的脂类组成无差别,但A组β—VLDL的apoE高于B组,分别为45.2%及37.5%。高分子量apoB(apoB_h)为33.6%,低于B组β-VLDL(47.3%)。A组β-VLDL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堆积的程度大于B组,可能与apoE含量高有关。我们认为多不饱和脂酸减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不在于改变脂蛋白构成后阻碍泡沫细胞的形成而是促进β—VLDL从体内清除。  相似文献   
132.
酵母细胞自溶过程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细胞内物质的外溢动态以及分析自溶作用的产物等方面研究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tsiae BE-11在50℃温度处理下的自溶作用。在保温过程中细胞先经一段很短的迟缓期,然后就向胞外溢出可溶性的具有强紫外吸收的物质,测定自溶液中氨基氮、还原糖的含量,其递增趋势也与上述类似,而未降解的蛋白质的外溢量则很少。保温2zh,细胞外溢物质的总量便达到原细胞重的50%,以后基本趋于稳定。用美蓝染色法观察了细胞从死亡到内含物外溢的过程,细胞经悍温60h仍保持着完整的轮廓,但通过超声波处理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这些“完整”酵母的细胞壁已被相当地削弱和部分分解。  相似文献   
133.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提高细胞分裂素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粉红孢类群的泾阳链霉菌与淡紫灰链霉菌不液化亚种的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结果。利用单亲灭活和双亲株的遗传标记筛选细胞分裂素的融合子,融合率为 10-4—10-2。在所得的融合菌株中,F1211菌株的CTK效价为292μg/L,F1613的CTK效价为857μg/L,比低产原始亲株提高2—7倍,比高产亲株提高0.3--3.0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34.
余启祥  高菊芳 《生理学报》1989,41(3):231-240
本文用电生理学和HRP示踪法,研究了大鼠海马-小脑皮层投射的空间分布,小脑皮层的海马投射区与其深部核团间的纤维联系。 电生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背侧海马CA_1/CA_3区,均可使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浦肯野细胞产生顺行多突触的诱发简单锋电位和复杂锋电位反应。提示背侧海马CA_1/CA_3区与小脑皮层之间有经苔状纤维和攀缘纤维的多突触投射。实验证明,大鼠的这一投射的终止区域,集中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中线外侧0.8—1.4mm的范围内;并且来自CA_1区的投射以对侧性为主,CA_3区的投射以同侧性为主。HRP示踪的实验表明,背侧海马CA_1/CA_3区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投射区是小脑纵区组构的间位区,该区皮层与间位核之间存在着交互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及其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概述了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和固定化细胞系统中各类生物反应器的传氧、混合和流体力学特性与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6.
心脏是由无数个独立的心肌细胞通过缝隙连接形成的一个功能性合胞体。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是心脏“全或无”性动作电位传导和机械收缩的先决条件。缺氧、缺血、药物、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改变以及激素等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7.
用海蔑酸钙包埋法将大肠杆菌细胞制成固定化细胞,与1%谷氢酸溶液进行间歇反应,连续搅拌式反应及连续柱式反应生产丫—氨基丁酸。谷氨酸溶液用0.2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调至pH.4,温度37℃。间歇反应在微生物多用培养箱旋转摇床上120r/mm振荡反应,每批反映6h.100%的谷氨酸可转化为丫—氨基丁酸。连续搅扑式反应在三角瓶反应器中进行,以Gml/h的流速输入底物溶液,输出反应液,转化率达8;%。连续柱式反应在上部膨大、顶端开口的特殊柱反应器中进行,控制流速12ml/h,95%以上的谷氨酸可被转化成Y-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138.
139.
尖镰孢菌(Fusariun oxysporum)33—11是一株青霉素V酰化酶的高产菌株。用二醋酸纤维素固定的该菌细胞裂解青霉素V最适的Ph范围为7.4至7.6;最适的反应温度为45℃至48℃;其酶活性受8-羟基喹啉和EDTA的可逆抑制,Mg2+、Zn2-和Mn2-离子则有激活作用。采用问歇式搅拌裂解青霉素V,测得0.6rnm颗粒度固定化细胞的表观km值为11.7mmol/L。裂解青霉素V的反应活化能为33kJ/mol;底物抑制常数Ks为1950mmol/L;苯氧乙酸和6-APA的抑制常数分别为220mmol/L和270mm0I/L,在裂解反应中.前者是竞争性抑制剂,后者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0.
絮凝法固定粟酒裂殖酵母实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了粟酒裂殖酵母的絮凝颗粒,依此作为固定化手段,在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对淀粉糖化液进行了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絮凝颗粒特性作了初步考察。三个月以上的不间断运转,证明该反应器操作可行可靠,酵母浓度可达40-60g(干重)/L,设备的生产强度可达20—24g(乙醇)/L.H,超过一般用载体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的指标。悬浮床反应器由空气为驱动力,由此而供人的有限量氧提高了酵母的发酵活性和对乙醇的耐受性,可使乙醇的比生成速率提高6—8%。本文还根据连续发酵所获得实验数据分别整理出了该发酵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它们是 对通空气情况, V=1.02S-18.2+S(1--112P) 对完全厌氧情况:V=0·943 -24.9+S-S(1-108—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