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6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生化他感作用的种群生态学意义,包括种群动态、种群关系、种群进化的影响,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2.
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发表的有关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了得自本属植物的新的黄酮类、三萜类成分。文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各类成分的名称、结构、物理常数和植物来源,并对某些成分的生理活性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含有PHB和非PHB(脂类贮存物质(NPLD)的细菌细胞的尼罗红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证实尼罗红是一种很好的细菌细胞内贮存的脂类物质的荧光染色剂,灵敏度较高.可用于PHB和非PHB脂类贮藏物质荧光显微观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4.
P物质对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的DRG神经元膜反应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关兵才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94,46(5):441-450
实验在幼年大鼠DRG标本上进行。应用细胞内记录观察了SP对GABA反应的调制作用。结果证明:(1)单独滴加SP(5×10(-6)-4×10(-5)mol/L)或浴槽灌流SP(10(-6)-5×10(-6)mol/L)不引起膜电位的改变或仅有轻微的去极化,但却能使GABA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减小50.8±20.2%(±SD)(20/30);(2)单独滴加SP可使多数受检细胞APD50延长28.7±9.1%(±SD)(10/18);(3)在预加SP后,能使baclofen所引起的APD50缩短效应(20.6±2.9%,±SD)完全消除(4/12)或翻转成APD(50)延长19.3±8.9%(±SD)(8/12);(4)预加GABAB受体激动剂baclofen(10(-4)-10(-3)mol/L)30—90s后明显地抑制muscimol(10-4-10-3mol/L)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其抑制效应达54.4±18.8%(±SD)(17/20)。由于DRG神经元的胞体通常可用来作为研究初级传入终末的模型,因而本文实验结果提示:介导伤害性刺激信息的P物质在背角的释放,可能作用于初级传入终末,从而产生对抗GABA介导的突触  相似文献   
35.
黄酮类物质在豆科植物结瘤固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黄酮类物质对根瘤菌的趋化、结瘤基因的诱导、根瘤菌的生长、根瘤的发育和固氮的作用,以及黄酮类物质在豆科植物中的分布和分泌。  相似文献   
36.
将处理物质从叶柄引入叶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希望将离体生化研究中所常用的一些反应的底物、抑制剂、促进剂、解联剂或其它了些处理物质引入叶片内,以便探讨在复杂的生命活动中这些反应在发生变化时,对其它反应有何影响。这是把生理研究和机理探讨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将这些物质引入叶片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通过叶柄的输导组织将这些物质引入叶片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也已有不少成功的实例[’,’,‘j。这种叶柄引入法的成功使用,首先需要考虑到它们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它们能否到达预期部位及如何检测等问题。现在,…  相似文献   
37.
P物质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物质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P物质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活性构象、释放与灭活、对膜通道的影响以及P物质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等。另外,还涉及到了P物质N端片段的功能及结全位点。这些工作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上步阐明P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纷繁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荔枝果实以10ppm的6-BA、NAA、GA_3 NAA或PVP(1%) NAA处理2min,1℃贮藏8天后再于室温放2天。EPR分析表明果皮的有机自由基(g因子2.0030)比对照低9%—22%,花色素苷含量高5%—46%。离体果皮小圆片经同法浸泡1h或16h,有机自由基反而比对照高。O_2~-的捕获剂Tiron和抗氧化剂PG CA处理果皮小圆片1h,有机自由基降低8%—11%,处理16h则自由基高于对照。邻苯二酚(pH 8.4)和H_2O_2加速果色变褐,有机自由基增高10%—370%。果皮离体后自由基的EPR波谱特征也发生变化,除了一个g因子2.0026—2.0027的主峰外,尚出现另一个小峰。结果表明荔枝果皮褐变的部分原因是有机自由基增高之故。  相似文献   
39.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P-1号对木薯产量及其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和1991年在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生长期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P-1号0,20,30和40ppm进行叶面喷洒,结果表明:30ppm处理可使木薯块根产量平均增加54.44%,块根淀粉含量平均提高20.81%。单株最大薯重提高31.55%,块根数增加21.17%,块根长度增长17.62%,地上部鲜重增加34.36%,植株高度增加4.36%,植株收获期保留青叶数增加19.42%,主茎直径增加6.26%,块根直径增加2.58%,叶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57%和25.96%,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86%,而对主茎高度、主茎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