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该研究以黄花棘豆cDNA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法,从黄花棘豆转录组数据库中克隆获得1个响应逆境胁迫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命名为OoY_2K_4;OoY_2K_4基因ORF为786bp,编码261个氨基酸,含有2个保守的Y片段和4个K片段,为典型的Y_2K_4类脱水蛋白亚家族成员;OoY_2K_4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不存在信号肽,亲水性极强,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和17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显示,OoY_2K_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多序列比对发现,OoY_2K_4蛋白与其他物种第二组LEA蛋白(脱水素)序列高度保守;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序列与三叶草、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采用qRT-PCR对OoY_2K_4基因在干旱、高盐、低温以及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处理下的表达分析显示,干旱和高盐胁迫可显著诱导OoY_2K_4基因表达,而低温胁迫下基本无变化;激素处理均可诱导OoY_2K_4基因高效表达,其中脱落酸诱导下OoY_2K_4基因表达最显著。研究推测,OoY_2K_4基因可能通过依赖ABA的信号途径参与黄花棘豆对干旱和高盐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72.
黄花木本曼陀罗卵细胞分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的精、卵细胞体外融合并诱导人工合子长成植株的离体受精方法可在没有其他组织影响的单细胞水平上探索受精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高等植物的受精机理、探索配子识别和合子激活等问题提供有效手段。分离的卵细胞不仅可以用来开展离体受精研究.也提供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被子植物卵细胞发育和合子发育机理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3.
黄花杓兰与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花杓兰(Cypripedlium flavum P.F.Hunt et Summerh.)植株的根进行了一个生长周期的采集和切片观察,发现黄花杓兰具有相应的菌根结构,菌丝的存在状态在各物候期有所不同,可分为5个时期:(1)4月份联通菌丝时期;(2)5月份菌丝团时期Ⅰ;(3)6、7月份无菌丝团时期I;(4)8、9月份菌丝团时期Ⅱ;(5)10月份无菌丝团时期Ⅱ。可以看出,在植株生活转变期,根细胞内出现菌丝团;在植株完成正常的生命过程中,真菌营养是光合营养的补充;真菌菌丝团也作为植物营养的储存器,菌丝团消解释放营养供给植株。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根真菌与黄花杓兰的共生关系的一个方面:植株通过联通菌丝沟通各个细胞的物质交换,菌根真菌利用植株体内物质完成生命活动,菌丝团消解,使真菌所储藏的营养物转化,为植株所利用。  相似文献   
74.
75.
黄花蒿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黄花蒿栽培生产的区划、生态环境、育苗技术、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档案、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储运等一系列过程开展研究。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黄花蒿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高黄花蒿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6.
不同种源黄花蒿生长及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安、崇左、阳朔和融安县四个不同种源黄花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旺盛期是在5月底至7月初,6月中旬为生长的高峰期,这段时期内应施以重肥;不同种源黄花蒿各功能构件生物量平均值具有相同的规律:茎构件>叶构件>根构件;都安种源的叶构件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均比其它种源的高,综合表现最优,是引种栽培的好种源。  相似文献   
77.
补血草愈伤组织中渗透调节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2O2和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在75和150mmol/LNaCl下明显表现为黄花补血草大于大叶补血草,而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程度于相同NaCl浓度下明显呈现出黄花补血草小于大叶补血草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黄花补血草中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在大叶补血草中却表现为低浓度(75mmol/L)比对照升高,而高浓度(150和300mmol/L)比对照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发现,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这些有机渗透性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反应特性存在差异,并与其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78.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黄花蒿组织培养的配方,以寻求黄花蒿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制备不同培养配方,筛选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与结论: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苄氨基嘌呤(6-BA)(2.0mg/L)+激动素(KT)(2.0mg/L);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吲哚乙酸(IAA)(1.0mg/L)。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出愈时间最慢,出愈率较低,但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后期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出苗率都很高,且不易产生褐变;带腋芽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快,但分化率不及叶片愈伤组织,易褐变,适于快速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直接用于快繁;花序基本不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幼苗。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 Y.T.Chang et J.Y.Liang)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从黄花三宝木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共分离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ent-kaurane-3β,16β-diol(1)、(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2)、palmarumycin JC2(3)、(±)-3-(3,4,5-trimethoxyphenyl)-1,2-propanediol(4)、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5)、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6)、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1-(3,4-dimethoxybenzyl)-2-hydroxyethyl]phenyl}-2,3-dihydrobenzofuran(7)、ancistrocline(8)、hamatine(9)、东莨菪苷(10)和紫丁香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0.
人类活动对外来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在新疆潜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及入侵风险区对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为研究对象,以其扩散蔓延的新疆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物气候、土壤、地形等60个自然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强度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了现代气候情景及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黄花刺茄适宜生境预测模型,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因子对黄花刺茄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扰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大于无人类活动干扰的AUC值,无人类活动干扰下黄花刺茄在新疆的总适生面积为327784.36 km~2,人类活动干扰下总适生面积为445619.96 km~2;阿勒泰地区北部、塔城中部和南部、博州中部和东部、伊犁州中部、克州西部、五家渠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为高危入侵风险区;影响黄花刺茄潜在分布的主导变量为年降雨量、人类活动强度、海拔、下层土沙含量、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平均温,黄花刺茄在新疆的扩散与人类活动强度呈正相关;黄花刺茄在新疆的分布未达到饱和且处于逐步扩散态势,呈现以昌吉州和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天山以北和新疆以西的区域辐射状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