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观察红芪、黄芪及配伍当归对环磷酰胺(CTX)所致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采用CTX复制小鼠血虚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用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小鼠给予驴胶补血颗粒,四个给药组分别灌胃红芪、黄芪、红芪-当归组(5:1)及黄芪-当归组(5:1),连续灌胃7 d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小鼠外周红细胞(RBC)、淋巴细胞(LYM)、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取脾脏、胸腺、股骨,计算脾脏指数(SI)、胸腺指数(TI)的变化,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RC)、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并对股骨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BC、WBC、HCT、PLT、LYM等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芪及不同配伍各组小鼠中SI、TI均显著升高(P<0.05),红芪-当归组及黄芪-当归组可显著提高外周RBC、HCT、WBC、PLT、LYM的含量(P<0.05),可升高RC及骨髓有核细胞数量(P<0.05),股骨病理切片显示有所改善。结论:红芪-当归(5:1)与黄芪-当归(5:1)配伍对血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补血作用优于红芪、黄芪的单独作用,黄芪-当归(5:1)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或生脉饮分别与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AVMC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曲黄组(n=46)及生黄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曲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生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中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电图指标、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曲黄组和生黄组总有效率均显高于对照组,曲黄组总有效率高于生黄组(P0.05)。曲黄组和生黄组患者的心悸和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黄组和生黄组患者血清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曲黄组低于生黄组(P0.05)。曲黄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ST-T变化、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AVCM的总有效率高于生脉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黄芪根瘤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23株分离自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吉林的黄芪根瘤菌菌株,进行了营养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测定,发现不同地区来源、甚至同一地区来源或同种寄主的不同菌株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不一致现象在来源于甘肃的7株菌中尤为明显,特别是G156、G130和GO13在碳源利用能力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于本多数黄芪根瘤菌的特点。G156、G012和G022能在50℃生长。多数被试菌株在pH11的条件下生长,少数菌株耐4%~5%NaCl,这些结果均说明黄芪根瘤菌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类群,它们也明显不同于已知根瘤菌。  相似文献   
64.
黄芪毛状根的大量培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毛状根(hairyroots)是发根农杆菌(他如加加洲南栩前议)感染双子叶植物后,其R质粒上的TDNA片断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型,近10年来已发展成一种新的培养系统[‘j。与植物细胞培养相比,毛状根培养具有生长速度快、激素自养、分化程度较高以及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等优点,因此通过毛状根大规模培养,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应用前景。由于近三分之一传统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根,所以这一培养系统在传统药材生产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自1997年Ache_。nn[fi首先成功地用发根农杆菌转化高等植物以来…  相似文献   
65.
黄芪A6组分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左丽  陈力 《Virologica Sinica》1997,12(4):342-345
黄芪生药1250~5000mg/kg,连续给药小鼠5d,其A6组分对100LD50或100ID50感染的BALB/C小鼠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降低感染幼鼠的死亡率和延长其平均存活天数;降低感染成年鼠的肺湿重。经X2和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早期给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6.
以恒山黄芪和宁夏枸杞为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多糖成分,比较分析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恒山黄芪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0.67±0.12)U/mg]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2.34 mg/mL)均高于宁夏枸杞多糖[TAOC=(0.52±0.07)U/mg,EC50=4.28mg/mL],而恒山黄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6mg/mL)则低于宁夏枸杞多糖(EC50=0.98mg/mL)。(2)在相同浓度下,二者按照1∶1比例配成的复合多糖总抗氧化能力[T-AOC=(0.79±0.02)U/mg]、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0.84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7mg/mL)均高于单种多糖。(3)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恒山黄芪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物质,且恒山黄芪多糖与宁夏枸杞多糖复合配伍后具有协同效应,抗氧化活性增强。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黄芪属一新改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药用黄芪野生资源的调查, 结合查阅大量标本及考证模式标本, 发现淡紫花黄芪Astrasalus membranaceus(Fisch. exLink)Bge. var. membranaceus f. purpurinus(Y. C. Ho)Y. C. Ho不仅花旗瓣顶端为紫红色;而且花小;小叶小, 质地厚, 小叶对数少;果小且果皮厚;限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认为作为亚种处理比较合适。即A. membranaceus(Fisch. exLink)Bge. subsp. pallidipurpureus(Hsiao)X. Y. ZhuetC. J. Chen.  相似文献   
68.
柯萨奇B4病毒感染对小鼠胰岛的影响及黄芪对其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我国流行的CB4V亲胰腺株(P-CB4V)感染Swiss小鼠,建立Ⅰ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芪对CB4V感染引起-Ⅰ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80%的小鼠在感染后72h出现低血糖,血糖在(90.87±8.26)mg/L范围之内,6~8周全部发展为高血糖,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在感染后72h增加,但至3~8周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在用VB4V感染小鼠的同时给予黄芪,目的在于观察黄芪对CB4V攻击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经黄芪治疗后的感染小鼠,1周80%小鼠血糖在(112.66±5.0)mg/L,范围之内,60%小鼠低糖及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到3~6周全部小鼠血糖在(113.68±6.30)mg/L,范围之内,而低糖与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在(20.22±285)uIU/ml,(3640±3.05)uIU/ml范围之内,均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9.
70.
在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时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芪中3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在萌发和萌发后生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为了弄清黄酮含量变化的机制,我们还对黄芪中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酶的转录水平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阶段,两种黄芪中均出现了明显的黄酮类化合物累积增加的情况。通过检测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酶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我们发现萌发阶段蒙古黄芪中黄酮类物质积累增加主要由上游途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引起,而膜荚黄芪中则几乎涉及到所有途径酶。此外,我们还发现萌发后生长阶段中,两种黄芪中合成途径酶基因转录对黄酮类物质含量的调控则选择性地存在时间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