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芩的结构与黄芩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   
52.
滇黄芩器官发生与不同继代次数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滇黄芩不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配比激素的MS培养基建立了滇黄芩器官发生,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茎段在MS+6-BA 2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100%:以相同培养基进行分化,并在MS+6-BA 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扩繁丛生芽.在1/2MS+IBA 0.2 mg/L培养基诱导生根,扦插继代.利用RAPD分析不同继代次数再生植株,所用的39条随机引物中只有1条引物带型发生变化.说明经组织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遗传稳定,可多次继代培养,为滇黄芩进一步遗传操作和扩大药材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表达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型流感病毒H5N1神经氨酸酶奥司他韦敏感型及耐药突变型基因经优化后,克隆于pcDNA4/TO 表达载体,并转染T-REx293 建立稳定细胞株,经四环素诱导能特异表达神经氨酸酶,其活性被特异性抑制剂奥司他韦所抑制。利用该稳定细胞株制备的神经氨酸酶,对3000多种天然产物和中药提取物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黄芩甙和黄芩素对奥司他韦敏感型神经氨酸酶和耐药型神经氨酸酶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该神经氨酸酶制备方法安全、简便、稳定,有利于建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A型流感病毒H5N1神经氨酸酶奥司他韦敏感型及耐药突变型基因经优化后,克隆于pcDNA4/TO 表达载体,并转染T-REx293 建立稳定细胞株,经四环素诱导能特异表达神经氨酸酶,其活性被特异性抑制剂奥司他韦所抑制。利用该稳定细胞株制备的神经氨酸酶,对3000多种天然产物和中药提取物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黄芩甙和黄芩素对奥司他韦敏感型神经氨酸酶和耐药型神经氨酸酶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该神经氨酸酶制备方法安全、简便、稳定,有利于建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4.
27味中药醇提物对酪氨酸酶体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儿茶酚为底物,体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个科的27味中药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各种中药的50%乙醇(v/v)提取液中,生药质量浓度达到2 mg/mL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杨梅叶(Myrica rubraS.)、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和绿茶(Camellia sinensisL.)相对L-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达到128.62%、83.64%、79.65%和66.48%,它们在美白化妆品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黄芩甙体外抗解脲支原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黄芩提取物黄芩甙抗解脲支原体的作用,揭示黄芩甙的更广泛的抗病原体效应,采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黄芩甙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菌效应。黄芩甙对解脲支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87~4.32 mg/mL。黄芩甙对解脲支原体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以黄芩素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磺化反应首次合成水溶性黄酮——黄芩素-8-磺酸钠,采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黄芩素-8-磺酸钠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磺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法对黄芩素-8-磺酸钠清除自由基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溴化乙錠(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黄芩素-8-磺酸钠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磺化反应条件为:黄芩素与浓硫酸比例1∶8(g/mL),100℃时反应12h。黄芩素-8-磺酸钠具有强抗氧化活性,与DNA结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7.
滇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及其黄芩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 grobacterizum rhizogenes1.2556感染滇黄芩再生苗的茎段和叶片,建立了毛状根培养及其植株再生体系。毛状根可直接从受伤的茎、叶外植体表面产生,在无外源激素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茎段的诱导率较叶片高,最高可达到14.44%;经rolB基因PCR分析和甘露碱纸电泳检测,证明Ri质粒T-DNA已整合到滇黄芩基因组中并表达;毛状根在附加6-BA2mg/L和NAA0.2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诱导不定芽,并在MS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植株。获得的毛状根系经MS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通过HPLC都能检测到黄芩苷,其中1个转化系黄芩苷含量为2.59%,是药材黄芩的0.20倍,而从3年单位时间黄芩苷生成量计算,毛状根是药材黄芩的7.18倍。本研究建立的毛状根培养体系,将对滇黄芩转基因技术的完善和利用毛状根生产黄芩苷的生物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8.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59.
以黄芩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在含6-BA1.0mg/L和NAA0.2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可直接分化出芽,分化芽的茎段在相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能够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0.
中药黄芩类的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薄层光密度法测定37种黄芩12个省区的59个样品中黄芩甙(baicalin)(Ⅰ)和汉黄芩甙(wogonoside)(Ⅱ)的含量,同时还测定了甘肃黄芩中特有的主要成分甘肃黄芩甙元(gannuangenin)(Ⅲ)的含量。根据分析结果,对中药黄芩类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对资源利用前景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