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目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 A)的生物合成途径起始于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本研究克隆及表达了来源于产Hup A的植物内生真菌的LDC基因,并研究了其功能。【方法】采用RT-PCR扩增法,从一株产Hup A的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获得LDC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 ET-22b-LDC与p ET-32a-LDC,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1×10~(–3) mol/L,于24°C、200 r/min培养8 h,诱导表达LDC蛋白质;通过Ni~(2+)金属亲和层析纯化重组LDC并建立酶促反应体系,利用TLC检测了LDC催化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LDC的理化性质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果】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出重组蛋白LDC与Trx-LDC,经SDS-PAGE电泳鉴定分子量分别为24.4 k Da和42.7 k Da,与预计大小相符。TLC结果表明LDC与Trx-LDC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活性。【结论】本研究从产Hup A的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中成功克隆到LDC基因并进行了异源表达,检测到了其催化活性,为丰富LDC分子信息及阐明内生真菌中Hup A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DNA作用的抑菌机制。【方法】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凝胶阻滞分析、紫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结果】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4 mg/L,杂合肽可以在细菌胞内形成累积,并能与体外基因组DNA发生结合作用。同时杂合肽可以引起DNA构象的改变,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杂合肽能与溴化乙锭(EB)竞争性地嵌入基因组DNA中,作用方式类似于EB与DNA的结合方式,杂合肽与DNA的结合表现为混合式作用方式。【结论】天蚕素A-马盖宁进入细菌胞内,与MRSA基因组DNA结合,并以混合式作用方式与DNA发生了结合,通过胞内靶向机制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儿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分布情况及临床特点,了解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MRSA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临床分离出的445株MRSA,对其季节分布、年龄特点、科室分布及标本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MRSA的检出率为30.44%(445/1462),其中男287例(检出率64.49%),女158例(检出率35.51%),男性高于女性。从季节分布看:6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从科室分布看,呼吸科最多,其次为骨科、新生儿科、心内科感染MRSA患儿居多;从标本类型来看,痰液中MRSA检出率最高。结论患儿由于自身因素,年龄小、体内产生抗体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全身抵抗力差,较易感染。因此,医院应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无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实行对导管插管等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及时隔离MRSA感染者,并做好监测。  相似文献   
74.
通过将邻苯二甲醛、双链季铵盐与相应助剂进行复配,制备一种新型的复合消毒剂,并进行灭菌消毒试验、清洗效果及稳定性试验。实验证明邻苯二甲醛复合消毒剂浓度在2000 mg/L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达100%。该复合消毒剂原液经45℃恒温放置15 d,邻苯二甲醛的下降率为2.26%左右,稳定性和杀菌能力有明显提高。对油脂清洗率达98%以上,具有消毒清洗双功能。因此邻苯二甲醛复合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高,耗时短,用法简便,并可降低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危害性,是值得在医院临床推广使用的高效消毒剂。  相似文献   
75.
正相对于西方而言,古北区的东侧,轮虫的研究资料非常缺乏~([3])。中国现存的很多轮虫资料也已经非常陈旧~([4—6]),当然,近年也有一些论文相继报道了这一淡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7—12]),其中不乏涉及分子方法研究轮虫分类~([13])和轮虫的生态研究~([14])。但是从已有的资料可以发现,很多已知的轮虫分布大多集中在武汉、海南、洞庭湖、西藏等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显然的现象,即只有中国的这些地方被较为详细地研究过,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甲真菌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7例,病甲75个)采用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对照组(36例,病甲87个)单纯使用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随访评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总的临床有效率(74.67%)高于对照组(63.22%),3种临床类型在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近端甲下型(PSO)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9≤SCIO≤15时,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9≤SCIO≤15的甲真菌病患者,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77.
艾氟康唑(efinaconazole)是2014年FDA批准的新型三唑类外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14α-去甲基化酶,从而干扰麦角甾醇的合成,这种酶能够将羊毛甾醇转换为麦角甾醇,而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从而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1-2]。对于口服抗真菌药物不耐受的患者,该药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抗真菌药物,可提供一种替代治疗方案,特别是需要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例如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和/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3]。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球囊损伤组(Balloon injury, BI组)12只及17-AAG治疗组(17-AAG组)12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模型,17-AAG治疗组大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17-AGG(20 mg/kg 2d)。各组大鼠于球囊损伤3周后取损伤段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形态学改变并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S)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BI组、17-AAG组大鼠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 area/Membrane area,I/M)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的I/M较BI组明显下降(P0.05)。BI组、17-AAG组颈总动脉PC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较BI组显著降低(P0.05)。BI组、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程度较B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7-AAG对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存在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影响其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依替米星对糖尿病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依替米星在临床上应用的疗效,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糖尿病足MRSA感染患者120例,其中接受常规治疗及依替米星的患者73例作为依替米星组,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4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并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 17, IL17)的水平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依替米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替米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替米星组IL-6、IL-8、TNF-α、IL-17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依替米星对糖尿病足MRSA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自然环境源细菌对磺胺类抗生素的抗性特征,采用纯培养物分离技术从淮河底泥中筛选磺胺甲噁唑(SMZ)抗性细菌,测定其抗性水平,PCR扩增进一步分析其抗性基因(sul)和一类整合子(intl)。结果从该底泥样品中分离出4株SMZ抗性细菌,经鉴定分别为Arthrobacter spp.Y1、Bacillus spp.Y2、Acinetobacter spp.Y4和Bacillus spp.H。菌株对SMZ的抗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Y4 (0.5)、Y1 (5)、H (10)和Y2 (10 mg/mL)。4个SMZ抗性菌株均携带sul1基因,但均不含sul3和sulA基因,其中菌株H同时携带sul2基因。菌株Y2和Y4含有一类整合子,但是菌株Y1和H不含该整合子。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自然环境源SMZ抗性细菌抗性特征及其潜在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