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记述寄生在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蜡梅科Calycanthaceae)叶子上的瘿螨2新种:蜡梅离子瘿螨Leipothrix chimonae sp.nov.和蜡梅双羽爪瘿螨Diptacus praecox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蜡梅离子瘿螨,新种Leipothrix chimonae sp.nov.(图1~5)正模♀,副模:25♀♀,2 ♂ ♂,2009-06-01,陕西省岚皋县蜡烛村,海拔600m,谢满超采.寄主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蜡梅科Calycanthaceae).新种与悬钩子离子瘿螨Leipothrix yipiingae Shi,2000相似,但新种背盾板具背中线,雌生殖盖片基部具纵线,端部饰有斜线,羽状爪3支,而悬钩子离子瘿螨L.yipingae背盾板上无背中线,雌生殖盖片饰有短线和粒点,羽状爪4支.蜡梅双羽爪瘿螨,新种Diptacus praecox sp.nov.(图6-12)正模♀,副模:8♀♀,7 ♂ ♂,2009-06-01,陕西省岚皋县蜡烛村,海拔600m,谢满超采.寄主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Link.(蜡梅科Calycanthaceae). 新种与臭樱双羽爪瘿螨Diptacus maddenis Song,Xue et Hong,2007相似,但新种足Ⅰ基节间具胸线,基节饰有线条和粒点,雌生殖器盖片上饰有1排纵肋,而臭樱双羽爪瘿螨D.maddenis足Ⅰ基节间无胸线,基节饰有粒点,雌生殖器盖片基部饰有粒点.  相似文献   
992.
对来自安徽的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与意大利蜂蜂王与非洲蜂雄蜂杂交所选育的杂交二代3个群体,利用形态学和微卫星DNA多态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安徽意大利蜜蜂、尼日利亚非洲蜂及其杂交二代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果是,吻长平均值分别为6.09、5.23 mm和5.53 mm,右前翅宽平均值分别为3.35、8.42 mm和8.65 mm,前翅面积平均值分别为15.18、13.23 mm2和13.95 mm2,前翅肘脉a平均值分别为0.59、0.49 mm和0.55 mm,第3+4背板长平均值分别为4.38、3.80mm和4.04 mm,差异极显著(P≤0.01)。右前翅长平均值分别为9.06、3.12 mm和3.22 mm,差异显著(0.010.05)。对3个群体进行多态检测,共检测到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8.067,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表明3个群体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5801至0.852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91(0.0762)。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5158至0.836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283(0.0879)。3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意大利蜜蜂为0.6208,非洲蜂为0.5780,杂交二代为0.7451,非洲蜜蜂和安徽意蜂与其杂交二代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安徽意蜂与非洲蜜蜂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都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较丰富的多态性,其中杂交二代最高。意大利蜜蜂和尼日利亚非洲蜂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436,两个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极显著,8个位点都极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较低,为0.070,15个位点显著地贡献于这一结果,表明非洲蜂与意大利蜜蜂的近交较少。非洲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距离为0.725,Nm值为0.213,两个群体间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而且彼此之间基因流动较少。安徽意蜂和非洲蜂群体间长期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群体间形态指标差异显著,杂交二代群体形态指标低于安徽意蜂,但比尼日利亚非洲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形态特征上体现了杂交优势,两群体杂交二代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一种林业的重要入侵害虫,为了探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寄主适应机制,研究2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分别取食巨园桉DH 201-2和窿缘桉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内细菌16S rDNA...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利用16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东北黑蜂的小群保种效果,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东北黑蜂遗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选取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和国家级东北黑蜂保护区(原产地)群体东北黑蜂各30头,利用测定优势等位基因频率(Pi)、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比较基因库保种群体与原产地群体的遗传差异。两群体间东北黑蜂的Pi、He、PIC和F_(is)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对东北黑蜂群体保种效果良好,异地小群保种的方法对东北黑蜂具有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启动子的开启与关闭在基因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动子作为信号通路的终点,决定了信号通路最终的信息。本文通过利用预测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技术与方法,初步发现茧蜂病毒启动子可分为杆状病毒类似启动子和茧蜂病毒特有启动子两种,并且这两类启动子都具有真核启动子的结构。在茧蜂体内和鳞翅目宿主体内调控茧蜂病毒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因子大不相同,因此启动茧蜂病毒基因启动子的通路也有所不同。在茧蜂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中后,利用激活的Toll信号通路和IMD信号通路完成自身的基因表达。本文以本实验室研究的双斑侧沟茧蜂病毒(Microplitis bicoloratus bracovirus)的Vank基因和寄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Innexin基因启动子为例,结合茧蜂病毒启动子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了茧蜂病毒基因启动子的核心结构和NF-κB蛋白结合位点,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榆瘿蚜取食侵染榆树叶片形成了榆树虫瘿,本研究采用新一代的高通量Illumina Hi SeqTM 2000技术测序平台对榆瘿蚜取食刺激的榆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测序获得23.19 Gb碱基序列信息,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过滤、拼接和去冗余,共获得102 017个Unigenes,通过NR与BLAST等数据库比对,其中有37 899个(37.15%) Unigense被注释。利用KOG、GO、KEGG等数据库对榆树虫瘿叶片的Unigense进行比对,按功其能将匹配的Unigenes基因划分25大类;GO注释将信息归纳为基因的3大主类,57个亚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Unigene定位到110个不同的代谢通路,包括氧化应激防御、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以及次生物代谢等代谢相关的Unigenes通路。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榆瘿蚜侵染下榆树虫瘿的相关基因,为今后研究榆瘿蚜侵染榆树叶片形成虫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时期榆瘿蚜取食诱导的榆树叶片为试材,利用iTRAQ技术分析榆树虫瘿叶片形成过程中蛋白表达丰度的差异。通过质谱鉴定,共得到2 689个蛋白,与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2 145个蛋白被注释到126个不同的代谢通路中,和本研究相关的蛋白有12条,涉及代谢途径的蛋白数量最多,为813(37.9%)个。未被榆瘿蚜取食的叶片与榆瘿蚜取食诱导叶片形成虫瘿的前期、中期、后期相比,差异蛋白分别有418个、390个、244个,筛选出虫瘿发育的共有差异蛋白29个,这些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初始形成期和成长分化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氧化还原酶类;在前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和肌动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开裂期起到重要抗性作用的有溶质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70 kD热激蛋白等。在榆树虫瘿叶片发展过程中,数个蛋白基因涉及了应激防御反应、氧化还原、免疫系统过程和光合作用等生理反应过程,建议进一步进行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养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蜂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养蜂学研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文章从蜜蜂资源与遗传育种、蜜蜂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授粉昆虫与授粉技术、蜂产品加工和蜂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5个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养蜂学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9.
为掌握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幼虫的龄数和发育历期,本文测量了幼虫体长、头宽、体宽(胸部第3节)、尾铗长和尾铗基径宽等5项指标.经频次分布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蜡外齿茎蜂幼虫可分5龄.头宽和尾铗基径宽均可作为分龄指标.各龄头宽值分别为:0.414±0.002、0.526±0.002、0.713±0.005、1.003±0.006、1.398±0.010 mm;尾铗基径宽值分别为:0.060±0.001、0.095±0.001、0.150±0.002、0.231±0.002、0.344±0.005 mm.1~5龄幼虫平均龄期分别为2.5、3.5、5、8、40 d,整个幼虫历期约50~70 d,平均60 d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与分析.GO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条目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 050个,KEGG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49个,糖酵解/糖异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柠檬酸循环三条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个、10个和18个.这些在滞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PFK,PGK,ALDO,GAPDH,PGAM,PEPCK,GYS,TreS,TreH,MDH,IDH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途径可能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昆虫在滞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