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王琛 《生命世界》2008,(4):38-39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鸟儿很久以前就与童年的人类相互依存,也在人类早期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悠远而婉转的高鸣低吟,为我们的祖先带来难以言状的美好感悟,不仅进而催生了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生灵的惊诧和敬畏,更多的是以令人心动的神话故事和上古传说来表现潜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丰富复杂、纠缠萦绕的种种庸感,以及那灵魂深处的美丽憧憬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2.
何超 《生命世界》2008,(6):104-106
即使你没有听说过金眶鸸(音héng)的名字,也有可能在极不经意中与它擦肩而过。这是在北京周边十分常见的一种小型涉禽。和园丁鸟小心经营它那精致的巢穴不一样的是,金眶鸸经常出没在接近水源的泥滩和卵石区,到了繁殖季节,鸟妈妈也只是把带有斑点的卵产在河滩上,随意得近乎简陋。  相似文献   
173.
鸟类的发声和发声学习涉及处于脑中不同水平的相互联系的一些发声核团。在很多鸟类中, 仅雄性鸣啭, 例如在斑胸草雀(Taeniogygia guttata) 中, 雌雄个体间存在显著的性差异, 雌性发声系统和发声核团中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少于雄性。推测这种性差异也可能存在于弓状皮质前部大细胞外侧核(LMAN), 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很少。为探讨雌雄鸣禽脑中神经元数量发育的规律, 我们应用半薄切片对斑胸草雀发育不同阶段的神经元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全部实验组中, 发育10 d和成体雌性LMAN中神经元的密度和神经元数量均无明显变化, 神经元的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雄鸟中, 我们发现在发育早期神经元的数量有极为显著的减少, 这与已有的报道, 即应用非类固醇技术获得的结果相似。LMAN中神经元数量的减少(57%) 一直持续到成体。因此, 成年雌鸟LMAN中的全部神经元数量是雄鸟的4 倍(P<0 001)。推测雌鸟脑中存在较多的神经元数量可能与其在发育和成体期间需维持适当的神经网络有关, 这种神经构筑对于动物种间识别等功能可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4.
中国受胁鸟类的分布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Threatened Birds of Asia》(《亚洲受胁鸟类红皮书》),将其中记载的在中国有分布的物种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的物种进行比较。两者的物种组成有明显差异,仅69种鸟同时出现在两个红皮书中;《亚洲受胁鸟类红皮书》中雀形目鸟类占比例最大,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鸡形目鸟类占比例最大。两个红皮书中的受胁鸟类均以森林、湿地和灌丛为主要栖息生境,而导致物种受胁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所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在地理分布方面,应用Arcview 3.2的数据处理与叠加功能,发现西南山地亚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黄淮平原亚区以及台湾亚区受胁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其中留鸟在西南山地亚区及其周边地区相对集中,迁徙鸟在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及其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在保护方面,中国的显著重要鸟区中有51个是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但还有6个尚未建立保护区,建议予以保护和重视。作者认为西南山地和台湾、海南地区的受胁鸟类面临更大的灭绝威胁,而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是保护鸟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5.
众所周知,繁殖鸟能否成功繁殖,并使后代存活取决于许多因素.繁殖鸟往往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来进行繁殖,这对它们来说十分不利.但在部分鸟类中,存在一种常见的生殖合作形式,就是非双亲个体帮助繁殖鸟来喂养它们的后代.帮手鸟帮助它们筑巢,孵卵,觅食,喂食和保护领域等,极大提高了繁殖鸟的适合度,即所谓的"帮手效应".同时帮手鸟也获得了未来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76.
丰宁原羽鸟 (Protopteryxfengningensis)意为“产于丰宁的、具有原始羽毛的鸟” ,种名 (即丰宁 )来自该鸟的化石产地 -河北丰宁 ;属名 (即原羽 )来自该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即一种前所未知、原始羽毛类型。这是在我国继发现华夏鸟、孔子鸟等之后的又一重要鸟类发现。对它的初步研究发表在2000末的美国《SCIENCE》杂志上。原羽鸟体长30厘米左右 ,但其一对加长的中央尾羽至少占到全长的二分之一。标本保存有较好的骨骼和羽毛印痕 (图1) ,它生活的时代属于约1.2亿前的早白垩世。与之共同生活的其…  相似文献   
177.
2005年11月和2006年5、7、9月在贵州兴义研究了南蝠(Ia io)的食性。通过对南蝠粪便分析,发现7、9和11月份,鸟的残留羽毛在粪便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11月份,鸟的羽毛占了食物组成的82%(体积百分比,下同),结果证实南蝠是一种食鸟蝙蝠。但在5月份的粪便中未发现鸟毛,而鞘翅目所占比例很大(85%);7和9月份,鸟的羽毛和鞘翅目残遗物所占的比例相当(7月份分别为44.6%和48.7%;9月份分别为51.1%和43.4%)。5、7、9、11月份南蝠取食鸟类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对鞘翅目的取食则逐渐减少。除取食鞘翅目外,南蝠还捕食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对比捕食区内潜在的食物,发现南蝠对部分昆虫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说明南蝠为选择性捕食者。  相似文献   
178.
浙江省食虫鸟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0 ̄1995年,作者在浙江省进行鸟类区系调查,采用鸟类15目36科148种,收集鸟胃标本1071号。经剖检,计有食虫鸟类119种,其中58例为留鸟、21种夏候鸟、25种冬候鸟、15种旅鸟。食物中昆虫频次百分比在90%以上的36种,70% ̄89%的24种,50% ̄69%的34种,49%以下的25种。  相似文献   
179.
长白山沼泽山雀的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 Taczanovski)是中山、低山带较常见的典型森林鸟类。关于它的生态习性,La Touche(1925—30),ⅡeMe~TKCB,r.n.等(1954),郑作新等(1958),郑作新等(1963)、范忠民等(1965)及李桂垣等(1982)均有过报道;但鉴于其生态习性的地区差异及某些环节的不足,尤其是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欠缺。为此,笔者将1963—1965,1979—1983年,在长白山北坡对该鸟生态习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