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6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7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讨了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r)在加有两类不同性质营养物的人胃液中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的条件。发现在26℃斜面静置培养12天后可产生ST。加入半合成物质的最佳配伍是:蔗糖1,000.0mg;蛋白胨50.0mg;KH_2PO_4 7.5mg;MgSO_4·7H_2O_2.5mg;人胃液10.0ml,称之为SPKM人胃液培养基。加入天然物质的最佳配伍是:玉米粉0.5g;豆腐粉0.25g,人胃液10.0ml,称之为CS人胃液培养基。还进一步研究了pH值和培养时间对杂色曲霉产毒菌株在SPKM和CS人胃液培养基中生长及产生ST的影响。根据临床胃酸缺乏程度分级标准,分为pH 1.0,3.0,6.5,8.0四个组。发现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中,无论是杂色曲霉生长,还是产生ST,pH3.0到6.5是发生质变的范围。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pH为6.5时,37℃静置培养8天有痕量ST产生,10天后就明显增加。所以杂色曲霉产生的ST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根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58.
点叶绵枣叶外植体培养于MS 6-BA 1 PPm IBA 0.5 ppm培养基中,一月后不定芽仅从近轴面的叶表面产生。组织学的观察表明,不定芽起源于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59.
徐大刚  黄惠芬 《动物学报》1989,35(1):104-106
关于体外培养周期型马来丝虫(periodic Brugia malayi)感染期幼虫(L_3),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报道,系应用含哺乳动物组织细胞系或原代细胞的培养系统培养彭亨丝虫和马来丝虫L_3,可使其幼虫发育至Ⅳ期蚴(L-4)或早期成虫(Chen and Howells,1979; Wong et al.,1982;Mak et al.,1983;郑惠君等,1984)。但未见应用含人体组织细胞系的体外培养系统培养布鲁属丝虫L_3的报道。本研究  相似文献   
60.
从能利用正十二烷产生1,12-十二碳二元酸的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D28出发,经两次紫外线照射诱变,选育到一株从正十三烷产生1,13-十三碳二元酸较高的突变株2—23号菌。该突变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产酸率20%,达40.4g/L。突变株2—23也能将一定链长的长链烷烃以较高的产率转变成相应的单一二元酸。此外,在产酸摇瓶条件试验中观察到烷烃的诱导作用,使突变株产酸能力得以提高。用烷烃预培养的种子发酵正十三烷,其产生1,13一十三碳二元酸的量较糖质碳源培养的种子发酵时要提高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