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鸢尾苷元磺酸钠(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5′-磺酸钠)及其制剂泰克吉宁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C18色谱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醋酸水(80:2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3nm。鸢尾苷元磺酸钠在11~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43.3609X-1.5973(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7%(n=9)。最低检测限为0.052μg/mL,与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本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922.
从厦门同安海域的黄鳍东方豚(Fugu xanthopterus)卵巢组织中分离纯化出59株菌株,通过小鼠试验筛选出11株产毒菌株,并对其中产毒能力较强的EL10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认定发酵产物中含有河豚毒素。同时对EL10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相似文献   
923.
目的: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盐杆菌新种ST307的DNA G+C mol%含量.方法:以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标准菌株,采用90%重蒸水1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1ml·min-1,在Venusil MP C18柱上对四种碱基进行分离.结果:DNA碱基分离效果好,以外标法计算得到标准菌株DH5α的DNA G+C mol%含量为50.3%,待测菌株ST307的DNA G+C mol%含量为60.5%.结论: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盐杆菌的DNA G+C mol%含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24.
目的研究肠球菌FQ15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株益生菌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及其在发酵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丙酸、丙酮酸、乳酸、乙酸的浓度都是在菌体生长处于衰亡期时达到最大值,乳酸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下降,而乙酸在发酵后期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此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为研究微生物合成中有机酸种类及变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快捷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25.
葛花不同工艺提取物的异黄酮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不同浓度乙醇和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和纯化葛花的提取物,并用HPLC和UV进行异黄酮成分含量比较分析。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葛花药材制备提取物,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然后以HPLC法对提取物中的3种主要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以UV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葛花不同提取物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别较大;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以同时测定葛花提取物中鸢尾苷、6"-O-木糖鸢尾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UV法与HPLC法联合应用,可对不同葛花提取物中的异黄酮类成分进行评价。结论:不同工艺提取的葛花提取物中异黄酮类成分有较大区别,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可显著提高总黄酮的纯度;HPLC联合UV法可共同用于葛花的质量评价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纯度分析方法。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CAP-CELL PAK C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对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纯度进行定量测定。该法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15%,标准回收率在99.8%~100.2%,定量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27.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斯德毕赤酵母经过近二十来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表达外源基因的优秀表达系统之一,成功地表达了许多重组异源蛋白。从表达菌株,表达载体等方面详细综述了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如:营养要求低、可高密度发酵、遗传稳定性高等;分析了可能影响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外源基因的特性、基因拷贝数、产物稳定性及发酵策略等,结合这些因素和具体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外源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该表达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1b粉雾剂的含量及均匀度。结果表明溶液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浓度在92.50~462.50μg/ml时峰面积(Y)与相应浓度(X)呈线性关系,(r=0.999 9)。并且在成品的含量测定时,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色谱峰峰形良好,杂质与流动相无干扰。本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高,稳定性良好,能够准确、迅速的测定重组人干扰素α1b粉雾剂成品中的主药含量及均匀度。  相似文献   
929.
目的:构建干扰素α1b突变体IFNα1b/31K,以期获得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分子。方法:根据合理药物设计,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干扰素α1b第31位氨基酸残基突变为K,并构建表达IFNα1b/31K重组蛋白。纯化后,对其抗病毒活性、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动物体内急性毒性进行考察。结果:IFNα1b/31K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的IFNα1b/31K纯度大于95%,比活性约为IFNα1b的1.7倍,抗肿瘤增殖活性比IFNα1b降低,未见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论:成功设计构建并表达了高效低毒的IFNα1b突变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930.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在北京和内蒙古种植的供试材料Harosoy近等基因系的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考查Harosoy近等基因系的低聚糖含量的变异和不同地点材料的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相互间的相关性,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分别与蛋白质、脂肪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种植材料低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北京种植的材料,说明内蒙古的条件有利于大豆的低聚糖形成和贮存。北京和内蒙古的材料蔗糖含量分布范围分别是3.3%~6.5%、3.9%~6.9%,棉籽糖分布范围分别是0.6%~1.4%、0.7%~1.1%,水苏糖分布范围分别是2.7%~3.7%、2.8%~3.8%,大豆低聚糖分布范围分别是6.9%~10.9%、7.8%~11.3%。同时发现,两地种植材料的低聚糖含量间和蔗糖含量间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蔗糖含量间r=-0.7810,低聚糖含量间r=-0.7355;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与蛋白质、脂肪含量间均无相关性(P0.05)。还发现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在两地稳定表达的材料共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