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1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01.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体质特征调查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本文调查了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居民220人(男130人、女90人),年龄从20岁到78岁。观察22项,测量65项。调查结果表明,锡伯族居民具有典型的黄种人东亚人种的特征。如头圆宽且高,胡须少,眼裂狭窄、上眼睑褶皱多达睫毛处。耳大、鼻梁较直、鼻高中等,指距长、骨盆宽等。这些特征用等差级数法比较,与达斡尔族、华北地区汉族、蒙古族较接近,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902.
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皮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42只树鼩(23,19)手掌侧和足跖侧的皮肤。结果表明,树鼩的皮纹具有很多食虫目的原始特征。掌面垫6个,跖面垫5个,彼此独立,形如小丘。指(趾)顺垫5个,皮纹嵴绝大多数横向排列。皮纹嵴只分布在垫上,且没有发现成形的花纹,其余部位未见。手上第Ⅱ、Ⅲ、Ⅳ指间垫和足上相应的三个趾间垫形状相似,多数呈三边形棱锥状。足上的鱼际垫和小鱼际垫是长的,走向与跖面长轴相平行。性别之间、个体之间或左右手足之间皮纹的差异不明显,但与其它种类的树鼩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3.
张振标 《人类学学报》1984,3(2):132-140
从“t”值测验表明,黎汉通婚后裔在形态特征上有些变化。与黎族相比,蒙古褶出现率显著增多,上眼睑皱褶发育明显减弱;与汉族相比,波形鼻梁明显增加,上翘型鼻尖和鼻基底显著增多,水平型明显减少。从测量性特征的比较表明,通婚后裔在体征上较多地显示汉族的性状,比黎族更接近于汉族。  相似文献   
904.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成人体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课题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城镇和牧区601名(男303,女298)20—60岁蒙古族成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赤峰地区蒙古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与半个多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蒙古族的体质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城镇和牧区之间进行了对比,并与其他11个民族作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905.
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日本旧石器早、中期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在年代学、文化分期、技术与类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作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日本列岛旧石器早、中期文化与东北亚大陆同期文化的对比。  相似文献   
906.
颜面扁平度的变异和山顶洞人类化石的颜面扁平度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98,17(4):247-254
扁平的颜面这一蒙古人种的颅骨特征可上溯到直立人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颜面扁平度总的来看华北地区的要比华南的稍大些,但这种南北差别并无严格的地理界线;在现代,这种地理上的差别更不明显。山顶洞人类头骨化石的过小的颜面扁平度很可能是受外来“基因流”的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7.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区系一直缺乏研究。本研究在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分布蝉科昆虫3亚科46属100种(包括2个新纪录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量的59.7%和29.1%;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73种,7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成分次之(21种,21.0%),特有成分比例较高(19种,19.0%)。该地区的10个亚区可被分为南、北2个大区,大致以秦岭及甘南山地为界。北段的黄土高原过渡区(MX+HB)、藏北过渡区(QZ)属于古北界,物种多样性较低,分布的主要是体型较小的姬蝉亚科物种。南段的东洋界各亚区由秦岭西段山地过渡区(HZⅠ+XNⅠ)、川西盆地及滇北过渡区(HZⅡ+XNⅣ)、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区(XNⅡ+XNⅢ)及滇西山地过渡区(HN)组成...  相似文献   
908.
禄丰食肉类化石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5年以来已在禄丰西瓦古猿(腊玛古猿)化石产地进行过多次发掘。在晚中新世的褐煤地层中,除获数量较多的古猿及小灵长类化石外,其他哺乳类化石的数量和种类也颇丰富。本文记述的是1976年以前从禄丰所采集的部分食肉类化石,其中包括Proputorius lufengensis和Epimachairodus fires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909.
步氏巨猿牙齿大小上的变异性和南方古猿类食性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83,2(3):205-217
步氏巨猿牙齿大小上的变异性表明,在柳城巨猿洞局部地区的堆积中可能有少量时代稍晚的巨猿牙齿标本。晚期步氏巨猿与早期的相比,后部齿显著增大而前部齿则无显著差异。从步氏巨猿牙齿在大小上的演化趋势来看,南非南方古猿类中的纤细类与粗壮类之间在齿列比例上的不同不一定意味着其食性上有大的差异,纤细类与粗壮类也未必有“属”这一分类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10.
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芳武 《人类学学报》1983,2(4):375-379
作者对近年在华南地区收集的,已知生前身高的汉族成年男性骨骼的中指骨近节、中节进行了测量。用直线回归方程、多元回归方程对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进行了研究。并用50例国人骨骼标本对这些推算身高的方法作了检验。结果表明,中指骨与四肢大型长骨,以及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与多元回归方程,对推算身高的价值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