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通过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期间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变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高原训练期间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与运动负荷、BU浓度、CK活性等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名轻量级男子单桨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6周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进行系统测试,同时测试运动员常规机能指标(BU浓度、CK活性),测试时间、次数与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测试的安排一致。测试时间为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1、3、5周末以及下高原2周后;此外,训练期间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负荷进行统计。结果:①高原训练5周末,运动员外周血肾上腺素(E)浓度有降低趋势,而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有升高趋势;下高原2周后,运动员外周血E和NE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E浓度明显低于高原前1周、高原训练1周末和3周末(P均<0.05),NE浓度明显小于上高原前1周、高原训练1周末、3周末及5周末(P均<0.05)。②BU浓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保持较高的水平,高原训练第1周末、下高原后第2周BU浓度在6.5 mmol/L左右,其他各时间点测定数值均大于8 mmol/L;在整个训练期间CK活性的变化较大,与上高原前1周比较,高原训练第1周末CK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第3周末明显升高(P<0.01),且在高原训练后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下高原后CK活性有所下降,与上高原前1周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内在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谱信息熵和GK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生物组织变性识别判定中。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离体新鲜猪肉来改变其特性,并用热电偶测量声焦区温度,同时采集了不同温度时的超声回波信号。通过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截取,研究了分段数对功率谱信息熵辨识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分段数为26至32时,功率谱信息熵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较高的值。本研究计算了分段数为30时的功率谱信息熵,此时的变性组织对应的功率谱信息熵比未变性组织对应的功率谱信息熵平均高出约0. 094,大约为7. 99%。采用功率谱信息熵作为特征参数时,GK模糊聚类效果优于模糊C均值聚类;采用GK模糊聚类方式,功率谱信息熵比小波熵具有更高的辨识率。  相似文献   
93.
本文详细记述了一头雄性白豚对一系列简单动作,包括听声音、碰手、接受抚摸、侧身和仰躺等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分析了白豚学习这些动作的一般规律。讨论了学习过程中白豚的某些心理现象。初步评价了白豚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4.
游泳训练对儿童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步行机对91名8-11岁男女儿童进行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测试,其中训练组42人选自北京市海滨区业余游泳队的儿童,对照组49人(男24人,女25人)选自与训练组儿童条件相近的普通学校学生。观察9个月的游泳训练对儿童有氧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训练组儿童的身高,体重,瘦体重和肺活量在观察前及观察后的两次测试中均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形态指标的增长值和两组值在两组间大都无明显差别,表明两组儿童  相似文献   
95.
服用“乳珍”后,实验动物的迷宫训练次数显著减少(p<0.05),腹腔巨噬细胞总数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p<0.01)。人群试验显示,服“乳珍”者血浆游离牛磺酸和全血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上升(p<0.01),受试者体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6.
健康风向标     
《生命世界》2007,(10):76-77
夫妻吵架最易引发心脏病与心爱的人吵架会让人"心碎"。研究表明,低质量的夫妻关系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夫妻吵架或行为专横与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而冠状动脉硬化又是心脏病发作的一大危险因素。美国科学家们对150对健康夫妇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丈夫在表示异议时采用恶毒语言,妻子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如果夫妻任何一方用专横的态度行事的话,则另一方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7.
98.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注意力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100例,入组患儿按门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感觉统合训练)和研究组(双数,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各为50例,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注意力、脑动脉血流速度、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PSQ)、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注意力情况:错误数、漏报数较干预前减少,反应时间较干预前缩短,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双侧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增快,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CRT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调节脑血流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抗阻训练,研究组接受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健康、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训练联合八段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