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61.
大小兴安岭泥炭的孢粉记录及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揭示大注兴安岭分别于5000aB.P.、2700a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小兴安岭北部山地森林疲宣传早分为2个时期,5000-3000aB.P.桦为主落叶阔叶林;3000aB.P.--现今为红松、云冷杉为主,混有少量桦寒温必殖阔叶混交林。气候由温凉偏干向冷偏湿方向发展大兴安岭北部山地,2700~1800aB.P.以来,已构成针叶林为主(樟子松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脊髓中IL-6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NL模型,以ELISA法检测脊髓IL-6含量。鞘内分别给予外源性IL-6,以及IL-6的中和抗体以拮抗内源性的IL-6,观察大鼠对热刺激的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结果:①SNL手术后3天和7天,脊髓IL-6水平明显上调(P<0.05)。②手术7天后给予外源性IL-6不能明显引起假手术组的PWL变化,但是与给予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和SNL组相比,给予IL-6的SNL组PWL明显下降(P<0.05)。③手术7天后给予IL-6的中和抗体不能引起假手术组的PWL改变,但是与给予生理盐水的SNL组相比,给予中和抗体的SNL组PWL明显上升(P<0.05)。结论:IL-6在脊神经结扎模型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发挥促伤害性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的病理学改变,初步探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方法四氯化碳组SD大鼠以3 mg/kg的剂量(首次剂量加倍)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四氯化碳∶橄榄油=1∶1),每周2次,连续注射6周;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组SD大鼠每日按照10 mL/kg剂量灌服酒精混合物(酒精∶吡唑∶玉米油=10 mL∶25 mg∶2 mL),同时每周2次按0.3 mL/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1∶3),连续造模60 d;胆管结扎组大鼠按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腹部皮肤消毒,无菌操作沿腹部正中线剪开腹腔,分离出胆管,在胆管近端和远端2处结扎胆管,28 d后结束实验。试验结束后麻醉动物,解剖取动物肝脏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四氯化碳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弥漫性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酒精与四氯化碳联合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现为胆管增生、肝炎、肝纤维化。结论这3种方法都可以引起大鼠肝脏发生纤维化,其中胆管结扎致SD大鼠肝纤维化造模方法适合于临床胆汁淤积所致肝纤维化的模型建立,其它两种方法适合于化学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构建相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大鼠股动脉结扎诱导的侧支血管显像能力的对比,方法:28只健康SD大鼠,右侧行股动脉结扎,存活1w,采用明胶一四氧化三铅混合物行血管造影观察大鼠后肢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分别采用DR及CT进行摄片,观察DR及cT对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结果:DR及CT均显示在股动脉结扎处血管连续性中断,并出现不同数量的侧支血管;DR对新生侧支血管的显影分辨率和清晰度明显高于CT,且远端股动脉显影较CT清晰,CT横断面成像具有放射状伪影结论:经DR拍摄的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较CT清晰,利用DR可以直观清晰的将其显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肾病(CKD)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C57BL/6 J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C)、5/6肾结扎模型组(LIG)和姜黄素治疗组(LIG+CUR),每组10只,按照改良的5/6肾结扎方法制作CKD动物模型,姜黄素组小鼠给予含姜黄素饲料(每日100 mg/kg),其余组给予正常饲料,三月后牺牲小鼠,检测纤维化指标α-SMA及参与慢性肾病纤维化的Hippo通路转录激活子Yap。结果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结扎组中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显著增高,给予姜黄素可以有效保护肾功能受损;H&E、Masson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结扎组小鼠的肾出现明显肾小管病变和一定程度的纤维化改变,给予姜黄素后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而Yap蛋白在造模后mRNA和蛋白水平均出现升高,姜黄素处理后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改善5/6肾结扎诱导的慢性肾病病症和减轻纤维化病变,机制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可能与降低Hippo信号通路中的Ya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7.
黄燕华 《蛇志》2007,19(4):315-316
腹腔镜的应用是外科临床的一大突破,它具有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5年11月,我科引进腹腔镜技术用于高位隐睾症的治疗,已成功治疗62例高位隐睾症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63例高位隐睾患儿,年龄2~6岁。全部采用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内固定术治疗。2结果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5min。术后无需拆线,不留疤痕,平均住院5·2天。3护理3·1心理护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技术,大部分家长对其缺乏了解,心存疑虑。护士除作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复发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周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机体应激反应较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吕良燕 《蛇志》2009,21(4):287-288
目的探讨1.33%利多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1.33%利多卡因组(A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于T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分别注入1.33%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结果两组硬膜外阻滞效果均满意.注入局麻药后两组RR增加(P〈0.05),BP降低(P〈0.05或〈0.01),A组RR增加和BP下降幅度小于B组(P〈0.05或〈0.01)。硬膜外阻滞后A组SpO2维持在96%~97%,无呼吸困雌发生,8组出现轻度呼吸困难4例。结论1.33%利多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通气功能的抑制比0.25%布比卡因轻。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兔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单侧结扎兔后肢股动脉,随后将股动脉结扎的远侧端连到相邻的静脉上造成动静脉短路,另侧为对照组,分别存活2d,1周,2周,4周后处死,用特异性的巨噬细胞抗体(RAM1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合共聚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壁内巨噬细胞的数目及其分布;结果在正常血管,其外膜有少量巨噬细胞的存在,股动脉结扎后2d,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增加,并黏附至内皮细胞,结扎1周后,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中膜有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扎2周后,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减少,但仍高于正常血管,结扎4周后,侧支血管巨噬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跟正常血管情况类似,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扎后2d、一周、二周和四周不同的时间,巨噬细胞在侧支血管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和侧支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巨噬细胞参与了侧支血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