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慢性睡眠障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分别为小平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第7、14和21天时分别行动物行为学观察、旷场试验和动物血浆检测,并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相比,小平台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水平均增高(P<0.05),髁突软骨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层次及厚度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关节盘表面纤维排列松散。结论:慢性睡眠障碍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含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对其体外释放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包封有BSA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采用S/O/W法包裹进PLGA微球中,制备复合微球,对微球表征后,以包封葡聚糖颗粒的微球做对照品,于37℃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比较两者的释放曲线,考察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时微球中蛋白释放的改善作用.结果:①经扫描电镜(SEM)观察,包裹高分子囊泡的复合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75.20μm,粒径较为均匀,复合微球制备成功.②比较复合微球和对照微球的释放曲线,发现对照微球有较小的突释,而复合微球的几乎没有突释效应.结论: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可以很好的改善蛋白的释放行为,获得更为理想的释放曲线.  相似文献   
43.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 E,24°44′58″ 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属标本与腹斑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腹斑掌突蟾的遗传距离为0.7% ~ 0.9%,远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4.4% ~ 23.4%)。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掌突蟾属标本为腹斑掌突蟾,为广西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4.
研究淫羊藿素在GDF-5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P3代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淫羊藿素(Icaritin)组,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组,Icaritin+GDF-5联合组。连续诱导培养14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lcian Blue染色检测细胞的蛋白聚糖改变,RT-PCR检测软骨分化标记基因Aggrecan、COL2、Sox9及COL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OL2和CO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示,与对照组及GDF-5组相比,Icaritin+GDF-5联合组蛋白聚糖染色更深;软骨分化标记基因Aggrecan、COL2、Sox9明显增加;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淫羊藿素能够促进GDF-5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45.
利用28S rDNA D1部分基因序列对直突摇蚊亚科代表性属级阶元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测定了12个内群属和2种外群的28SrDNAD1片段,并结合GenBank中3个同亚科种类该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分析。采用2种建树方法(距离邻近法NJ和最大俭约法MP)分析了直突摇蚊亚科内属级分类单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滨海摇蚊属Clunio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与该属营海洋生活的特殊性一致。心突摇蚊属和真开氏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流环足摇蚊属和刀突摇蚊属互为姐妹群,此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相结果一致。其它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因尚无前人研究而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证明28S rDNA D1基因片段在分析摇蚊科昆虫属级及属内阶元关系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记述了摇蚊亚科中国新纪录属--脊突摇蚊属Cyphomella Seether,1977.给出了膜脊突摇蚊 C.cornea S(ae)ther,1977的详细描述、绘图以及世界脊突摇蚊属雄成虫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47.
日前,日本东京大学研制成功一种能拍摄软骨和癌组织图像的新型X光机。众所周知,传统X光机用于拍摄容易吸收X射线的骨骼和脏器影像,但吸收X射线很少的软骨等难以拍摄清楚的图像。  相似文献   
4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林业害虫。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该蚧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共10节。触角感器共有5种,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器、乳头形感器、锥形感器、火柴形感器,其中,火柴形感器为首次在松突圆蚧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并描述。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乳头形感器次之,火柴形感器最少。此外,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推测了感器可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9.
雷杰锋  雷光华 《生物磁学》2011,(22):4269-4272
目的:通过检测人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中OPN的表达,探讨OPN在O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标本50例,采用综合评分法对OA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取正常膝关节软骨下骨(股骨髁关节面)10例作为正常软骨下骨对照;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各组间OPN表达的差异及OA患者OPN表达与综合评分、K-L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人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OP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软骨下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OPN的表达与骨关节炎的综合评分、K—L分期呈正相关。结论:OA患者膝关节软骨下骨OPN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OPN在骨关节炎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结果:23例患者(25膝)随访3-8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56.9分提高至术后93.3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掌握,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