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ataxin-2 (ATXN2) gene is located on human chromo-some 12q24.1. In normal individuals, the coding region in exon 1 of this gene has fewer than 31 CAG repeats (Yu et al., 2005: Laffita-Mesa et al., 2012). However, an abnormal expansion of CAG trinucleotide repeats results in the aggre-gation of polyglutamine (polyQ), which causes 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 (SCA2) (Pulst et al., 1996). The expanded alleles have more than 32 repeats in the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generally there i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CAG repeat length and age of onset (Pulst et al., 1996). SCA2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hose major clinical feature is progressive cerebellar ataxia. Atrophies of the brainstem and frontal lobe have been frequently 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Yamamoto-Watanabe et al., 2010). This disease has the strong effect on sensory and motor control.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施万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60只均制作成坐骨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移植组、MSCs组和SCs组,分别对吻合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Cs联合移植、MSCs移植、SCs移植。观察分析三组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和腓神经功能指数(PFI)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三组大鼠的PFI和NCV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移植组的PFI和NCV均优于其他两组,并随着时间推移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好。结论:MSCs与SCs均具有促进大鼠周围神经身上修复的功能,且两种细胞联合移植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3.
目的: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SGC-7901细胞,再用LY-294002和IGF-1分别用来抑制和激活Pi3K/AKT通路。MTT法测细胞增殖,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细胞迁移相关蛋白(P21、P27)、以及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弱(P=0.001),p-AKT表达减少(P0.001);LY-294002可以抑制p-AKT的表达(P=0.004),和白藜芦醇一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IGF-1可以显著增加p-AKT的表达(P0.001),可以逆转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PECAM-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00例,收集肝癌患者HCC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取10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si RNA)构建低表达的PECAM-1,并转染至肝癌细胞中抑制PECAM-1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中PECAM-1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ECAM-1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CA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PECAM-1 si RN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提示PECAM-1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CYFRA21-1、SCCAg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越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越低(P0.05);CYFRA21-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693、-0.714、-0.648;SCCAg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5、0.703、-0.751、-0.681。结论: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能够反应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力,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Modeled microgravity,MMG)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形态、生长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U87细胞,传代培养3代后分为两组,正常重力组(Normal gravity,NG组)及模拟微重力干预组(Modeled microgravity,MMG组),相应条件下培养24 h,48 h和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U87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计数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模拟微重力干预和干预后U87细胞生长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后胶质瘤细胞U87 MMP-2、MMP-9及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72 h后,U87细胞轮廓不规则,边缘圆钝,触角变少;模拟微重力条件下,U87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并且经模拟微重力干预48 h和72 h后的胶质瘤细胞经传代再培养,其增殖率也明显低于正常重力组;同时,U87细胞MMP-2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模拟微重力处理时间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而GFAP蛋白表达水平则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影响U87细胞的形态、生长及表型。  相似文献   
87.
Rho激酶,又称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被发现为小G蛋白Rho的下游作用底物。由于Rho激酶活性涉及神经细胞的功能,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制Rho激酶的活性在数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的实验模式中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Rho激酶已成为针对治疗神经性退化性疾病的一个热门标靶蛋白。本文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在神经退化性疾病上的应用及发展,使神经退行性疾病能进一步提升治疗和在应用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柚皮素或柚皮苷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柚皮素或柚皮苷(0.250、0.125、0.063g/L)作用于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后,MTT比色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性和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柚皮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柚皮素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hIC50值分别为0.24、0.11和0.07g/L;柚皮苷无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柚皮素组(0.22g/L、0.11g/L、0.05g/L,作用48h)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39681,P=0.00012746,P=5.09328E-05,P0.01)。结论柚皮中黄酮类提取物具有抑制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其中柚皮素作用明显,部分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柚皮苷无抗人子宫颈癌作用。  相似文献   
90.
黄霞  卢禹 《广西植物》2016,36(9):1082-1086
该研究首次以文心兰的类原球茎( protocorm-like bodies, PLBs)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培养,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TDZ和2,4-D配比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 mg.L-1 TDZ与3 mg.L-12,4-D,从接种的 PLBs上可以诱导出乳白色的、较疏松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到100%。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在2,4-D浓度为0.5~2.0 mg.L-1的范围内,其增殖主要受TDZ浓度的影响,TDZ浓度从1.0 mg.L-1降低到0.5 mg.L-1,愈伤组织鲜重增殖倍数显著增加,由最低的4.50倍增加到最高的6.04倍。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0.5 mg.L-1 TDZ +1.0 mg.L-12,4-D。将在最适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约1个月的愈伤组织转移到T2培养基(3.5 g.L-1花宝1号+20 g.L-1红薯+25 g.L-1香蕉+1 g.L-1 tryptone +20 g.L-1蔗糖+3.5 g.L-1 phytagel)上,黑暗培养1个月后,每克鲜重的愈伤组织约诱导出1328.67个PLBs。将诱导出的PLBs转移到新鲜的T2培养基上光照培养1个月,萌发率为90.12%。而将小植株转移到添加1 g.L-1活性炭的1/2MS培养基上,成苗率达到100%。该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文心兰的高频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体系,为文心兰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转化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