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5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2014年8月13日,于陕西省蒲城县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晒碱池内(34°48′N,109°24′E)发现1只阔嘴鹬(Calidris falcinellus),但当时并未获得清晰的照片记录。2019年8月31日和9月6日于相同地点又分别发现1只阔嘴鹬,并于8月31日拍下清晰的照片(图1)。该鸟形态特征为喙黑色,长且宽,前端稍向下弯曲;贯眼纹和头顶黑褐色,眼上部有下粗上细的两道白色眉纹;背侧覆羽和三级飞羽中央黑色,边缘为白色或棕色;颊部、颈部、胸部和胁部具纵纹,腹部、臀部和尾下覆羽白色。参考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的描述,确定该鸟为阔嘴鹬。  相似文献   
102.
作为一类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在手性β-取代醇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应用方面备受关注。目前催化功能较为清楚的卤醇脱卤酶不足40种,且绝大部分催化性能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挖掘并鉴定更多的卤醇脱卤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克隆表达了来源于红螺菌科细菌Rhodospirillaceaebacterium中一个假定卤醇脱卤酶(HHDH-Ra)并对其催化特性以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将HHDH-Ra基因克隆到表达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底物特异性研究显示HHDH-Ra对1,3-二氯-2-丙醇(1,3-DCP)和4-氯-3-羟基丁酸乙酯(CHBE)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1,3-DCP为反应底物获得HHDH-Ra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30℃。pH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pH 6.0–8.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经过100 h处理以后仍能保持70%左右的酶活。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HHDH-Ra在30℃、4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60h,且当温度提高到50℃时,该酶的半衰期仍有20h,远高于已报道的酶。因此,来源于Rhodospirillaceae bacterium新型卤醇脱卤酶具有较好的温度、pH稳定性以及催化活性,在合成关键化学、医药中间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硬化蛋白(Sclerostin, SOST)与肌间刺发生之间的关系, 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获得了唇?(Hemibarbus labeo)硬化蛋白基因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硬化蛋白由信号肽和成熟肽两部分组成, 成熟肽包含一个胱氨酸结样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唇?硬化蛋白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硬化蛋白最为接近。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唇?硬化蛋白基因mRNA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硬化蛋白mRNA分布于肌膈, 且随着肌间刺的发生信号逐步减弱。RT-qPCR显示, 在肌间刺4个发育阶段中, 硬化蛋白基因mRNA的变化显著, 在阶段Ⅰ表达量最高, 随后逐步降低。综上, 唇?硬化蛋白与肌间刺骨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调查鱼类硬化蛋白功能及硬化蛋白在肌间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蒸散发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要素。研究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气候、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对理解城市流域水循环和生态过程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温模型和MODIS影像,估算并分析2001—2018年南宁市的蒸散量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主要气候要素、土地利用类型对蒸散量的影响规律和驱动模式。结果表明: 2001—2018年,南宁市年均蒸散量在495.7~781.1 mm,年际相对变化率为-22.5%~23.1%,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蒸散量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市区蒸散量显著低于郊区。南宁市蒸散量与气候因子呈显著的复相关性,气温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降水,在郊区呈气温驱动型,而市区则存在多种驱动类型复合现象。南宁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林地(823.4 mm)>草地(675.6 mm)>耕地(582.9 mm)>建设用地(346.6 mm)。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是导致区域蒸散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下垫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TNBC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4)患者给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研究组(n=45)患者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3.64%(28/4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CD4+CD25+Treg、Th17/ Treg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Th17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TNBC,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微生物体内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前体物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天然合成路径受到严格的代谢调控,因此限制了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而新型异戊二烯醇利用途径独立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路径,通过在微生物中引入IUP能够进行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大量合成,从而促进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大量合成。方法:在油脂酵母解脂耶氏酵母中引入IUP,强化异戊烯焦磷酸酯生物合成,促进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IUP中两个关键蛋白酿酒酵母来源的胆碱激酶ScCK和拟南芥来源的异戊烯磷酸激酶AtIPK,均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者都具有疏松不稳定的结构特征,显著富集于磷酸类物质的合成通路中。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引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carRPcarB,强化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基因thmgRggs1,使工程菌株中积累2.68 mg/L β-胡萝卜素。通过Cre-loxP系统回收基因组上的ura标签,再将IUP进一步整合到工程菌株染色体上。当培养基中含有20 mM异戊二烯醇作为底物、碳氮比为4/3且发酵96 h后,重组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产量提高到410.2 mg/L,较原始工程菌的产量提高了近200倍。结论:IUP能够促进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为利用IUP开展β-胡萝卜素和其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绣球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本文对其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模建立了II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绣球菌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300、200和100mg/kg),连续给予相应药物3周,对各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脂和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绣球菌提取物组小鼠的体重增长减慢,绣球菌各剂量组小鼠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下降。根据病理学观察,经绣球菌提取物各剂量组处理后,小鼠胰岛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均显著改善,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结果。利用UPLC-Triple-TOF/MS对绣球菌醇提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从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其中几种可能参与了机体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研究结果为绣球菌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联合非阿片镇痛药复合静脉全麻在行鼾症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鼾症手术男性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吸入麻醉组(inhalation group, IHLA组)和静脉麻醉组(intravenous group, TIVA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三重措施预防恶心呕吐,IHLA组采用以舒芬太尼为基础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TIVA组以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镇痛基础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评估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危险系数,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8 h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及病房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补救用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恶心呕吐风险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期补救用药量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IHLA组在PACU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9.5%,TIVA组发生率为18.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HLA组病房24 h恶心呕吐严重程度高于TIVA组,两组术后需要补救应用抗呕吐药物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三重措施预防为基础,与吸入麻醉相比,非阿片类镇痛药复合静脉麻醉可以减少肥胖病人鼾症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围术期风险,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但是,其对肺脏抗氧化应激效果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探讨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对熏烟小鼠血液和肺脏抗氧化应激的效果.选用雌性KM小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熏烟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美洲大蠊醇提物组各7只,除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每天中午和下午采用烟熏处理,持续31 d,其中第17天开始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每天晚上灌胃美洲大蠊醇提物,实验结束后计算肺脏系数,检测血浆和肺脏组织匀浆中MDA、SOD、CAT、NO、GSH-Px和肺脏SOD、GSH-PX、CAT基因mRNA表达的水平以及肺脏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组间肺脏系数和血浆、肺脏中总SOD和CAT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熏烟组显著升高了血浆和肺脏中NO以及肺脏中MD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血浆中GSH-PX的活力和肺脏中该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熏烟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美洲大螊醇提物组均显著降低了血浆和肺脏中NO和MDA的水平,显著升高了肺脏GSH-PX的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高剂量组还显著升高了血浆中GSH-PX的活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美洲大蠊醇提物还对香烟造成的肺组织损害具有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对熏烟小鼠血液和肺组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明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时长以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按不同浓度(0.375、0.75、1.125和1.5 g a.i./kg种子)对水稻种子分别以干种子拌种(干拌)、清水浸种后拌种(湿拌)和药剂浸种3种方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的水稻发芽率和出苗率均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100 d,各浓度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当药剂浓度相同时,干拌与湿拌防治时长要优于药剂浸种;不同浓度三氟苯嘧啶药剂处理在3种方式下稻田蜘蛛种群数量均略低于空白对照田蜘蛛数量.因此,水稻生产中使用三氟苯嘧啶0.375~1.5 g a.i./kg种子干拌或湿拌处理,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影响较小,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