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可降解成年泌乳奶牛粪中主要酸臭物的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动态变化。【方法】利用牛粪堆肥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发酵优化、菌种驯化以及酸臭有机物降解规律的研究,结合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益微生物的组成及相对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实验发现,奶牛排泄物中的臭味来源主要为短链有机酸,堆肥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对有机酸等污染物进行去除,经从低到高浓度的有机酸臭物(W/V,0.1%–0.2%)驯化发酵后,培养物中原核微生物以芽孢杆菌居多,而真核微生物主要由红曲霉及粉状毕赤酵母组成。【结论】进一步推测这几种微生物是耐受并降解有机酸臭物的优势微生物,可以应用于奶牛养殖过程中酸臭排泄物的生物控制。  相似文献   
52.
植物抗寒冻的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费云标,黄涛,舒念红,赵淑慧(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抗寒冻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小麦的21对染色体中至少有10对染色体关系到寒冻抗性,在染色体5A和D,携带着影响小麦抗性的许多基因(Guy1990)。寒冻抗性的70%的诱生能力涉及到染色体5A(Singh等1988)。  相似文献   
53.
四种红树林植物的淡水驯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建  陈桂珠  罗航 《生态科学》1999,18(3):12-15
选择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4 种红树林植物的幼苗, 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进行了8 个月的池塘和陆地的淡水驯化试验。对之分别计算了成活率、茎高增加量、基茎增加量、生物量的增量和凋落物量, 并定期对其成活状况、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各树种在淡水池塘中均能较好生长, 木榄和桐花树对陆地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4.
耐寒性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影响螨类的越冬存活以及分布扩散情况。螨类耐寒性评估的主要指标是过冷却点以及低温胁迫下的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螨类耐寒性通常具有可塑性,不同发育时期、滞育、季节变化以及冷驯化均会影响耐寒性,而耐寒性的变化涉及复杂的分子水平以及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评估螨类耐寒性的生物学指标以及影响螨类的耐寒性的因素,总结了螨类耐寒性变化所涉及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探讨了目前螨类耐寒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对螨类耐寒性研究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螨类耐寒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害螨的综合防治和天敌捕食螨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5.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23,(Z1):151-156
总结和概述了2018—2022年间我国真菌学者对多孔菌驯化栽培研究的进展,期间我国对20种多孔菌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驯化栽培、成功发育成子实体,为我国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宋志平  陈家宽  赵耀 《生物多样性》2018,26(4):346-11039
水稻(即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球有超过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食。关于水稻是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下开始驯化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得益于分析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考古学和遗传学研究在水稻驯化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有关长江流域的水稻驯化起源的遗传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水稻驯化与稻作文化及长江文明的关系。遗传学研究结果认为水稻(粳稻)最早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珠江流域), 考古学证据则表明水稻最先于10,000-8,000 BP在中国长江流域被驯化, 水稻驯化和稻作农业的发展催生了长江文明。这些进展促进了我们对水稻驯化、稻作文化和长江文明的认识, 对长江流域重要植物资源的保护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7.
采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两份野生蘑菇标本及其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及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卵孢侧耳Pleurotus placentodes。该物种在2016年首次报道于中国。人工驯化栽培试验表明卵孢侧耳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出菇,生长周期80-95d;初步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卵孢侧耳蛋白质、粗多糖、氨基酸含量比香菇、糙皮侧耳(平菇)、金针菇、柱状田头菇(茶树菇)等都高,尤其含有较高的组氨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钙、锌等。卵孢侧耳可作为新的食用菌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8.
覃英莲  柏杨  付康康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17,37(15):5179-5188
为了考查长期高温驯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快速降温后不同生理功能对低温环境的响应速率,将实验鱼分为2组分别在15℃和25℃条件下长期驯养(8周),随后25℃组快速降温至15℃(降温组),同时15℃组(恒低温对照组)温度保持不变;在降温后的第1、2、4和8周分别测定和比较降温组和恒温对照组实验鱼的温度耐受能力、游泳能力、自发活动水平、摄食代谢和生长性能等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降温后,低温耐受能力(CT_(min))1周时就达到稳定与对照组不再有差异,而高温耐受能力(CT_(max))2周时才达到稳定;与对照组相比,降温处理导致实验鱼自发活动水平(运动时间百分比,PTM和运动总距离,TDM)显著上升,且此差异持续整个驯化周期(P0.05);降温组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 U_(crit))在降温的1—2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直到4周才达到稳定;降温组实验鱼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持续时间和摄食后代谢峰值(Peak metabolic rate PMR)与对照组在降温1—4周均没有显著差异;尽管降温组有更高的摄食率,其食物转化效率和增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中华倒刺鲃在水体温度下降后,不同生理功能的稳定速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生理功能的生态关联及内在机制的不同有关;降温处理导致机体生长受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应对环境温度变动的逆境胁迫、生理功能调整以及自发活动增加所导致的能量消耗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尖头鰂(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热耐受特征的影响, 本研究设置4组水温(14℃、19℃、24℃和29℃), 对尖头鰂驯化两周, 采用临界温度法观察尖头鰂的耐受温度。结果显示: 尖头鰂的热耐受性受到温度驯化的影响, 表现为高温驯化可以升高最大临界温度(CTmax), 4个驯化组的平均CTmax分别为32.29℃、33.23℃、33.40℃和35.71℃; 低温驯化可以降低最小临界温度(CTmin), 平均CTmin分别为0.00、0.10℃、2.10℃和5.27℃; 在适中的温度(19℃)驯化条件下具有最高的温度耐受范围(33.13℃)。在高温条件下的温度驯化具有较高的驯化反应率, 最大值出现在24—29℃内(0.46); 低温驯化反应率最大值出现在29—24℃内, 为0.63。尖头鰂在本研究的驯化区间(14—29℃)内的热耐受区域面积为478.98℃2, 与温水性鱼类的温度耐受性相当, 说明尖头鰂具有较强的温度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0.
为考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代谢及低氧耐受能力对温度驯化的响应,将实验鱼于6℃、12℃和18℃下驯化4周后,采用密闭式呼吸代谢测定仪对其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和临界氧压(Critical oxygen press,Pcrit)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RMR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在6-12℃、12-18℃温度内,RMR的Q10值分别为2.59和2.77,表明该物种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Pcrit值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且与RMR显著正相关,在驯化温度范围内(6-18℃),Pcrit提升了76.2%。研究结果提示:秦岭细鳞鲑应对低氧环境的生理可塑性较差,在高温下RMR增加可能是导致其低氧耐受能力降低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