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的淡水鱼,记录于香港、广东等地,分布稀少。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Cytb及16S rRNA基因对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疑似香港斗鱼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3种基因的比对鉴定显示,该斗鱼和香港斗鱼广东鹤山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斗鱼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本文中几种斗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136~0.238,大于香港斗鱼海南种群种内遗传距离(0.000~0.006(COI))的10倍,与10倍理论一致,满足物种的有效鉴定。香港斗鱼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差异明显,海南种群和广东鹤山种群之间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36。NJ进化树也显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和香港斗鱼广东种群聚为一支,接着与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聚为一支,再与叉尾斗鱼(M. opercularis)聚为一支,最后与圆尾斗鱼(M. chinensis)聚为一支。本文为海南岛香港斗鱼种群的首次研究报道,有关结果将为我国香港斗鱼的演化和保护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2.
报道了香港6种本土维管植物新记录以及2个归化物种新记录,其中包含两个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本土种分别是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 (Wall.) R. Parker、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 Roemer & Schuit.、椭果雀梅藤Sageretia ellipsoidea Yi Yang, H. Sun & H. Peng、钩刺雀梅藤Sageretia hamosa (Wall.) Brongn.、短柱络石Trachelospermum brevistylum Hand.-Mazz.、海南姜Zingiber hainanense Y. S. Ye, L. Bai & N. H. Xia;两个归化种是卵叶链荚豆Alysicarpus ovalifolius (Schum.) J. Léonard和美洲马瓟儿Melothria pendula L.;两个新记录属是山楝属Aphanamixis Blume和番马瓟属Melothria L.。本文描述了每个种的分布、生境、物候、主要识别特征以及与相似种的区别。  相似文献   
53.
徐湘  李枢强 《蛛形学报》2006,15(1):27-32
本文报道了香港地区蜘蛛2个新纪录科29个新记录种,并初步分析了香港蜘蛛区系的特点。香港蜘蛛共计24科90属148种,特有种占20%,区系组成与新加坡近似。  相似文献   
54.
报道了分布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喜盐草属(Halophila Thou.) 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喜盐草(H. ovalis (R. Br.) Hook. f.) 2n=2x=18=4m+14sm;贝克喜盐草(H. beccarii Asch) 2n=2x=18=8m+10sm(首次报道)。核型均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55.
硇洲岛潮汐带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用补充0-25%(W/V) NaC1的MA、MH和NA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到102株细菌,在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去冗余,选取74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归为38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的16个科、18个属.大多数菌株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亚门(45株,60.8%),其余依次是Firmicutes门(12株,16.2%)、Bacteroidetes门(11株,14.9%)和Alpha-Proteobacteria亚门(6株,8.1%).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有效发表种典型菌株之间(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3%-99.8%)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JSM 111069可能代表Carnobacteriaceae科的潜在新属;菌株JSM 111039和JSM 111085可能分别代表Bacillus属的两个新物种,菌株JSM 111020、JSM 111072和JSM 111090可能分别代表Pseudoalteromonas、Proteus和Idiomarina属的新物种.[结论]南海硇洲岛潮汐带牡蛎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原核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新类群(物种).  相似文献   
56.
胡雨帆 《化石》1997,(3):20-21
港澳地质与古生物初探胡雨帆1990—1991年间,我应澳门市政厅及香港理工学院之邀,访问了澳门和香港,并对港澳的地质古生物作了考察和调查。由于在港澳逗留时间不长,还有其它任务,不可能作专门细致的考察,靠市政厅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按排参观和座谈,对该区的地...  相似文献   
57.
对香港木兰的花果期物候、花朵结构、单花期、开花特性及花粉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条件下的萌发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的开花习性限制蜂类昆虫在其柱头可授期内进入花内传粉,为专一的甲虫传粉植物;花粉萌发时间长、开花不集中、花期适逢雨季都影响到昆虫的传粉活动和有效受精。  相似文献   
58.
Populations of Thismia tentaculata (Burmanniaceae tribe Thismieae)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from Tai Mo Shan in Hong Kong, southern China. This represent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genus and tribe from continental China.  相似文献   
59.
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的方法,对香港的公园和主要街道展开植物资源调查和编目,共记载香港观赏植物约70科260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探讨观赏植物园林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香港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为香港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景观改良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广东发现细裂玉凤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对广东省惠州市新墟镇白云嶂进行植物学考察时,在一个斜坡上的一片次生阔叶林的潮湿林缘,发现了兰科植物细裂玉凤花Habenaria leptoloba Benth。此植物的模式产地为香港,第一次采集时间为1857年,后来虽在香港仍有发现,但事隔150年后才在广东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