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的淡水鱼,记录于香港、广东等地,分布稀少。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Cytb16S rRNA基因对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疑似香港斗鱼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基于3种基因的比对鉴定显示,该斗鱼和香港斗鱼广东鹤山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海南万泉河水系发现的斗鱼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本文中几种斗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136~0.238,大于香港斗鱼海南种群种内遗传距离(0.000~0.006(COI))的10倍,与10倍理论一致,满足物种的有效鉴定。香港斗鱼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差异明显,海南种群和广东鹤山种群之间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36。NJ进化树也显示,香港斗鱼海南种群和香港斗鱼广东种群聚为一支,接着与红鳍斗鱼(M.erythropteru)聚为一支,再与叉尾斗鱼(M.opercularis)聚为一支,最后与圆尾斗鱼(M.chinensis)聚为一支。本文为海南岛香港斗鱼种群的首次研究报道,有关结果将为我国香港斗鱼的演化和保护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2.
在模型验证和数据库组建基础上,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20~30年内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10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模拟值随降水量变化而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8.81、3.83和2.48t.hm-2;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10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初期,4~8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此后,随降水量变化长期在较低水平上波动;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加厚,长武、固原和海原土壤干层分布深度达到10m所需时间依次为6、6和4年,此后苜蓿草地降水渗深以下土层长期维持较为稳定的干燥化状态;苜蓿草地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半湿润区8~10年,半干旱区6~8年,半干旱偏旱区4~6年.  相似文献   
43.
香港山坡地草本、灌木群落的植物能量生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收获法和植物热值分析,在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群落、芒萁群落和鸭嘴草+野古草+金茅草地植物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基础上,探讨群落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以及植物能量现存量、净固定量和现存净增量.结果表明,芒萁具有较高的热值,而禾草植物的干重热值较低.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的能量现存量分别为18683、38436和65632kJ·m-2;能量净固定量为13286、20354和18784kJ·m-2·a-1;能量现存净增量为3437、9626和6695kJ·m-2·a-1.与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草地、芒萁、灌木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和能量现存净增量都较低.刈割实验也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强度加大,植物能量净固定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4.
可靠的种群密度数据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十分重要。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中国分布最广且常见的猫科动物, 但野生种群密度估算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香港新界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开展红外相机调查, 利用空间标记-重捕法估算当地豹猫的种群密度并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其活动节律。本次调查以网格方式布置红外相机, 在约1.5 km2的研究范围之内设置了19个相机位点, 每个位点安装2台相机以获取豹猫身体两侧花纹来进行个体识别。连续12个月调查共捕获113次有效的豹猫拍摄事件, 当中仅61次事件的照片足够清晰以进行个体识别。基于种群封闭的要求, 我们以2个月为单位将12个月的数据分为6个采样期去分析豹猫种群密度, 结果显示仅两个采样期的估算值最为准确, 分别为0.64 ± 0.31 (0.26-1.55)只/km2和0.87 ± 0.48 (0.31-2.40)只/km2, 是已知全球豹猫密度最高的地点之一。结果还发现, 雨季研究地点的豹猫并无明显的日活动节律, 在旱季则偏夜行-晨昏行性多一些, 但也有一定的日间活动; 雨季和旱季的日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是首次以个体识别配以空间标记-重捕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豹猫种群密度调查的研究; 我们也提出一些关于红外相机架设方法的建议, 以提高照片个体识别的准确度并增加重捕次数, 最后提高密度估算的准确度。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豹猫适应性极强, 在活动节律上表现出极高的可塑性, 在严格保护下可以恢复健康的种群。  相似文献   
45.
采用常规胚胎学方法,对香港木兰(Magnolia championii Benth.)小孢子形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香港木兰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壁5—6层,其中腺质绒毡层1—2层;小孢子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或左右对称型,偶为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次生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都会出现败育,且在很多成熟花药中全部是败育的单核花粉。PAS染色后发现,相对正常发育的小孢子囊,在这种小孢子囊壁中仍有大量淀粉粒残留,可能是药隔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及时从药隔组织转移到小孢子囊壁以供给小孢子发育所需的营养,使整个药室内的小孢子发育都停滞在单核期。通过不同生境植株花粉萌发率的对比,推断空气湿度是影响香港木兰小孢子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47.
报道了近年在香港再发现的两个属-黄腺蕨属(叉蕨科)和网藤蕨属(藤蕨科),并对港产的黄腺蕨、有盖黄腺蕨和网藤蕨的标本和文献进行整理,及对国产的相近种类作分类处理,把钩形黄腺羽蕨和广西黄腺羽蕨归并于黄腺蕨中。此外,亦对网藤蕨进行了长期观察,证实了Holtum关于该种的叶轴顶端的形态修正。黄腺蕨属和网藤蕨属在香港的再发现,对华南蕨植物地理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这两属在本地均为罕见之种类,故可考虑到入得法珍稀蕨类名单之内。  相似文献   
48.
香港菊石     
韦和 《化石》2001,(2):30-30
第一件以世界名港———香港地名命名的化石属首推香港菊石(Hongkongites)。1920年英人韩雷(Heanly)博士在香港新界东北赤门海峡北岸凤凰笏小海湾西南不远海边的赤褐色砂质页岩中挖获。1922年韩雷将菊石标本交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学家、北大理学院葛利普(Grabau)教授研究 ,次年葛氏认为化石应归属盔菊石类(Hoplitid) ,可能为韦氏盔菊石一个变种。因韦氏盔菊石产自喜马拉雅地区海相早白垩世地层 ,于是在广布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地区的香港九龙第一次报导了有地中海型海相中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香港大榄郊野公园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 利用组平均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两种方法, 对样方进行聚类与排序分析。把35个样地划分为11个植被类型, 森林群落可划分为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林、红胶木(Lophostemon confertus(R. Br.) Peter G. Wils on ex J. T. Waterh.)林、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r ex Champ.)林、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林、湿地松+鸭脚木(Pinus elliottii Engelm.+ 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林、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林、毛叶桉(Eucalyptus torel liana F. Muel l.)林; 灌木群落分为山油柑+越南叶下珠(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Phyl lanthus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矮树灌丛、豺皮樟+桃金娘(Li tsea rotoundifol ia (Nees) Hemsl . var. ob longi folia (Nees) C. K. Allen+Rhodomyrtus tomentosa (Al ton) Hassk.)矮树灌丛、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 (Roxb. ex Ker Gawl .) D. Dietr.)矮树灌丛、桃金娘+芒萁(Rhodomyrtus tomentosa (Alton) Hassk.+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灌草丛。DCA排序结果反映海拔高度与各个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和物种组成关系不大, 而环境 湿度是影响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因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台湾相思林和土沉香林多样性指数最高, 说明台湾相思林逐渐向次生林演变, 除了红胶木林和少数郁闭度低的台湾相思林中有强阳生性树种外, 大部分人工林下植物以阳生性稍耐阴的树种为主。调查结果显示, 大榄郊野公园植物生长条件东部优于西部, 西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 主要以人工林和灌丛为主, 加上山火频繁发生, 导致长期处于先锋阶段。  相似文献   
50.
生态旅游在米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围虾塘 香港最大的湿地在新界西北角。1995年,这里的1500公顷湿地被划为纳入拉姆萨尔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因为有大量迁飞水鸟(据1996年1月统计,有6.8万只)在冬季及春、秋季迁飞途中在这里栖息,其中有些如黑脸琵鹭,是世界濒危鸟类。 这片湿地还支持了传统方式经营的鱼虾塘,它们被当作人们如何持续利用湿地的范例。即通过提供就业机会,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