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涂蜡甜橙贮藏期间果皮中烯醇类香气成分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橙采后涂蜡将使果皮中松油烯-4-醇、α-松油醇、3,7-二甲基-6-辛烯-1-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月挂烯和芳樟醇的含量减少。贮藏4个月后,柠檬烯、桧烯、α-水芹烯和松油烯-4-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回归分析表明,10种烯、醇类香味物质中,芳樟醇具有较强的相关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42.
【背景】产香酵母可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香气,因此,分离筛选优良产香酵母对酿造具有地域风味的特色葡萄酒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从中条山野生葡萄中筛选产香酵母,进行种群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葡萄酒发酵过程,研究其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条山野葡萄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优选其中具有显著香气的产香酵母,与酿酒酵母F15进行混合发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半定量法测定香气成分含量。【结果】共分离获得各种菌株13株,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布于IssatchenkiaTorulasporaPichiaSaccharomycesRhodotorula等5个不同属内。优选其中一株香气较为浓郁的酵母菌株Issatchenkia orientalis strain XS-6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该菌株最高耐受乙醇浓度为8%,最高耐受NaCl浓度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38℃。与酿酒酵母F15混菌发酵的葡萄酒中共检测出31种香气成分。香气物质总含量较单菌发酵增加19.8%,其中11种香气成分含量增加明显,尤其是具有玫瑰香气的苯乙醇。醇类与酯类物质含量较单菌发酵增加19.6%,并发现了香草酸乙酯(ethyl vanillat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等7种新的酯类物质。【结论】产香酵母XS-6对乙醇、NaCl、温度等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且与酿酒酵母F15混菌发酵对西拉葡萄酒香气成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在改善葡萄酒风味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以"湖景蜜露"水蜜桃(Prunus persica L.)为试材,检测了果实从未成熟到成熟发育过程中乙烯生成、呼吸速率及挥发性香气性物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大小、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进行了测定;对与果实乙烯产生密切相关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ACC合成酶活性、ACC氧化酶活性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大小、果皮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果实硬度、果皮h°值、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在未成熟的果实中,C6的醛类(反式-2-己烯醛)和醇类(顺式-3-己烯醇)是主要的成分;乙烯生成量很低;呼吸速率较高.到跃变阶段C6~C12的内酯类物质明显增加,尤其是γ和δ-内酯类成为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推测果实乙烯、呼吸作用等基本的生理变化可能调节着内酯类物质的生成.在乙烯跃变上升时果肉中ACC氧化酶的活性下降,ACC含量和ACC合成酶活力的变化与乙烯生成量变化的趋势一致.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桃果实主要的香气挥发性物质的形成与乙烯、呼吸跃变的开始密切相关.香气物质形成速率动态变化可能是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成熟度的另一个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44.
对4个甜瓜变种亲本及其相互间的4个杂交组合F1成熟果实中的香气组成特征及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甜瓜不同变种亲本成熟果实的香气组成特征差异很大,硬皮甜瓜(var.cantalupensis)变种(Charentais)香气成分主要以酯类物质为主,与呼吸跃变性状紧密相连;九碳醛类化合物是影响越瓜(var.conomon)变种八棱脆(Balengcui)的重要化合物;非呼吸跃变类型的冬甜瓜(var.inodorus)变种皇后(Queen)的特征性物质是九碳醇类化合物;其它类物质含量(OASPC)是香瓜变种(var.makuwa)甜宝(Tianbao)的一个主要特征。(2)对11个香气组成等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7.80%,PC1主要与酯类物质含量、香气种类数、醇类含量及醛类物质含量等呈显著相关关系,PC2则主要与其他类物质含量及乙烯释放速率显著相关,据此可将不同变种及组合区分开。(3)不同类型的香气类物质在不同变种的杂交组合中表现趋势不同,大部分的酯类化合物含量在F1代果实中居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高亲值,而醛类、醇类以及其它类化合物在F1代均表现为接近低亲值。  相似文献   
45.
采用美国Supelco公司生产的CarboxenTM/PDMS、DVB/CAR/PDMS和PDMS/DVB 3种固相微萃取头萃取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果汁中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仪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3种萃取头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均以酯类为主,醇类和醛类较少。CarboxenTM/PDMS萃取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达91.55%,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达到63.01%;DVB/CAR/PDMS也可以全面萃取甜瓜香气,但香气成分与特征香气的相对含量及总峰面积比CarboxenTM/PDMS的低;PDMS/DVB萃取头吸附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少,相对含量最低。可见,对厚皮甜瓜果汁香气成分的萃取以CarboxenTM/PDMS萃取头较好。  相似文献   
46.
葡萄酒相关酵母的香气形成及香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系列相关微生物的代谢及相互作用贯穿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其中各种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是影响葡萄酒感官特征的关键,不同菌种代谢产生不同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对葡萄酒香气的最直接影响。介绍了酿酒酵母以及非酿酒酵母的代谢特征与差别,由此所引起的葡萄酒气味的不同表现,以及发酵过程中不同菌种的相互作用,总结了近些年来对非酿酒酵母酿酒特性的研究与利用。目前已证实非酿酒酵母的一些代谢特征对葡萄酒香气香气结构具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并且酿酒酵母和有些非酿酒酵母的结合使用对改善葡萄酒感官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苹果果实成熟期间香气和乙烯的产生动态,以及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香气物质是随着乙烯释放的增加而产生和增加的.在此过程中,异亮氨酸大量积累.游离脂肪酸在果实香气很少时呈增加趋势;随着香气产生的增多而迅速下降;乙烯高峰过后又有增加.脂氧合酶活性随着果实成熟而提高,其活性在乙烯释放达到高峰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在果实开始产生香气时迅速增加,之后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48.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红枣进行热处理,并对红枣和黑变枣颜色、成分及香气进行比较,发现红枣黑变后颜色变为黑褐色,且在0~12h内变化明显;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黑变24h后组织状态变软,总酸含量增加,蔗糖降低,果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增加;多糖、总酚、五羟甲基糠醛(5 HMF)、三萜酸、氨基酸等功能成分增加,但黄酮和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与原红枣相比,黑枣果实的香气成分丰富,产生焦糖气味的2 乙酰呋喃,糠醛及其衍生物增加明显。结果证明,黑变枣在某些方面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9.
采用厌氧液-液萃取对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并与葡萄果实常规萃取方法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厌氧萃取方法得到的萃取物含有的香气成分较多,一次性萃取可分析得到39种香气成分,且以内标物2-辛醇表示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萃取方法;香气成分归属的化学类别更多,比分液漏斗萃取方法多出2类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厌氧萃取所得果实香气成分更真实,更典型,为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不同生态区烟草叶片蛋白质组学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崔红  冀浩  张华  邵惠芳  李东宵  陈亮 《生态学报》2008,28(10):4873-4880
为探讨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风格形成的机理,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对河南平顶山(浓香型烟叶的典型生态区)和福建龙岩(清香型烟叶的典型生态区)的烟草(Nicotina tobaccum L.cv.K326)叶片蛋白质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51个蛋白质在两个生态区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在河南表达量上升的有15个,在福建表达量上升的有25个。另外,还分别有2个和9个蛋白点为在河南和在福建样品中特异表达。采用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MSDB、NCBInr和SwissPort数据库查询,共鉴定出25种蛋白质,其中参与叶绿体发育、色素代谢、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在福建烟区高表达,与糖酵解途径相关的蛋白质在河南烟区中高表达。另外,在两生态区烟叶中都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特异表达的抗逆和防御蛋白。首次在蛋白质组学水平对不同香气风格烟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