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否可以成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造影的替代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患者263例,将其中拔除T管前行MRCP者54例定为MRCP组,连续选取拔除T管前行T管造影者54例为T管造影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比例、检查至拔T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率、相关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T管造影组与MRCP组诊断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和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管造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比例、检查至拔T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和相关医疗费用均显著高于MRC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可替代T管造影作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拔除T管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与评价全氟显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4D-HyCoSy)与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全氟显4D-HyCoSy与3D-HyCoSy诊断,记录图像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金标准为腹腔镜检查,判断诊断效果。结果:在84例患者中,全氟显4D-HyCoSy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 %,高于3D-HyCoSy的92.9 %(P<0.05)。全氟显4D-HyCoSy诊断为输卵管通畅14例,输卵管通而不畅23例,输卵管阻塞47例。3D-HyCoSy诊断:22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1例输卵管阻塞。腹腔镜诊断:15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8例输卵管阻塞。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 %(36/36)、97.2 %(35/36),特异性为97.9 %(47/48)、83.3 %(40/48)。84例患者在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检查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出血、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全氟显4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与3D-HyCoSy对比无差异(P>0.05),诊断特异性高于3D-HyCoSy(P<0.05)。结论:相对于3D-HyCoSy,全氟显4D-HyCoSy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图像质量优良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还具有更好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输卵管伞端通畅性及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因不孕症自愿接受RT 3D-HyCoSy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应用静态三维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并以腹腔镜下美兰通染液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与分析相关指标。结果:120例患者共240条输卵管,美兰通染液检查诊断发现输卵管通畅58条,阻塞/粘连182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发现通畅51条,阻塞/粘连189条,静态三维通畅44条,阻塞/粘连196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联合通畅56条,阻塞/粘连184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联合诊断组、实时三维超声造影组这两组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静态三维组(P<0.001);120名患者通过临床综合诊断发现,35例一侧输卵管阻塞患者,64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21例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不同输卵管通畅性三组患者推注压力、VAS评分、造影剂注入量、造影剂返流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畅与阻塞患者造影剂通过输卵管间质部时间及造影剂通过输卵管伞端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应用RT 3D-HyCoSy,经检查输卵管伞端粘连和通畅性,进而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为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此外,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超声能提升输卵管伞端通畅性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在前列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前期组(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采用12针系统活检法,共186例),和近期组(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8针系统活检联合新技术(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法,共208例)。前期组行12+X针系统穿刺活检。近期组患者先行彩虹灌注及实时弹性成像检查,确定可疑区域后,于该区域行靶向穿刺活检,然后行8针系统穿刺活检,有重复区域者适当减少穿刺针数。结果:近期组阳性患者99例;前期组阳性患者63例,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7.6%(99/208)、33.87%(63/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总穿刺针数分别为1929、2200针,近期组平均9.0 1.8针,前期组平均11.8 1.6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穿刺针数阳性率分别为23.89%(461/1929)、11.82%(260/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40%(57/208)、43.01%(80/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根治切除率和临床治愈率,预防吻合口瘘。方法:设计了Ⅰ、Ⅱ、Ⅲ三种术式:上、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3或4肋间开胸,左腹直肌旁或左肋弓下斜切口开腹和右颈部切口,保留2~3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贲门部或部分胃切除,在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Ⅰ式)。中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4或第5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左颈部切口,保留3~4cm颈段食管,食管次全切除,部分胃切除,在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Ⅱ式)。贲门癌采用左胸前外侧切口,经第5或4肋间开胸,腹部切口同前,中段食管和近半胃或纵半胃切除,在主动脉弓下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Ⅲ式)。尽可能清除区域淋巴结,吻合口均用大网膜包盖加固。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总切除率92.1%(174/189),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75.1%(142/189),探查率(未切除)为7.9%(15/189),三种术式的总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7/174),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三种术式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大网膜包盖加固吻合口可减少瘘的发生率,食管胃分层吻合法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临床治愈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86.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整合素αv(integrinαv ITGA V)的表达,分析ITGA V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GA V在ESCC的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例ESCC组织ITGA V的表达,并同时检测33例食管炎性组织为对照。分析ITGA V表达与ESCC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癌组织中ITGA V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T、N和临床分期(P均<0.05)呈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结论:ITGA V的过度表达与ESCC的转移、进展有关,ITGA V可能会成为ESCC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简称全氟丙烷白蛋白)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6例不孕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全氟丙烷白蛋白和Sono Vue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及盆腔显影情况,判断输卵管通畅性并记录病人即时疼痛指数。其中全氟丙烷白蛋白组中19例进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两组超声造影结果对比,显影清晰率、图像质量及即时疼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好。全氟丙烷白蛋白Hy Co Sy组19例同时进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两种方法一致程度较好。结论:应用全氟丙烷白蛋白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作为临床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特征。方法:对41例(41只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CNV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发现典型CNV29眼,FFA早期黄斑区可见边界清晰的高荧光区,FFA晚期荧光扩大并增强;隐匿型CNV10眼,FFA早期可见边界欠清的强荧光,FFA晚期持续为荧光素渗漏或染色,边界多不清晰。OCT发现典型CNV33眼,显示CNV多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呈边界清晰的纺锤形或圆形强反射,隐匿型CNV8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两种检查对黄斑区CNV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FFA和OCT的图像特征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单用阴道超声(TVS)、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子宫水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6例行宫腔镜联合诊刮或病检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EP的筛查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06例不孕症中,共确诊EP患者60例,阳性率29.1%。三种检查方法中,TVS的灵敏度最高(70.0%),特异度最低(73.3%),漏诊率最低(30.0%),误诊率最高(26.7%),正确诊断指数最高(43.3%),阴性似然比最小(0.409),阴性预测值最高(85.6%);SIS检查的灵敏度最低(38.7%),漏诊率最高(61.3%),但是特异性最高(93.3%),误诊率最低(6.7%),阳性似然比最大(4.284),阳性预测值最大(66.6%),正确诊断指数最低(32.0%);HSG检查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均介于TVS和SIS之间。TVS和SIS与金标准的符合率低,Kappa值均小于0.4;HSG符合率最高(86.2%),Kappa值0.647。三种检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9.3%,漏诊率10.7%,特异度91.4%,误诊率8.6%,正确诊断指数80.7%,阳性似然比10.384,阴性似然比0.117,符合率89.3%,Kappa值0.792,阳性预测值83.3%,阳性预测值94.6%。结论:对于宫腔可能存在内膜息肉的不孕症患者,单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水造影方法的灵敏度均较低,漏诊率高,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而三种方法联合用于诊断不孕症患者EP的真实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择来我院进行诊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恶性组)和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良性组),都进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恶性组结节多呈现单发、内部低回声、钙化形态不规则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内的血流最小流速明显小于良性组(P0.05),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弹性成像多为2~3分,恶性组多为4~5分,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良恶性有一些特异性的征象,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补充,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