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比较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以及分别对血清创伤应激指标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腕舟骨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背侧入路,43例)和B组(掌侧入路,45例)。观察两组患者腕功能优良率、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血清创伤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年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均增大(P<0.05)。两组术后3 d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前列腺素E2(PGE2)、P 物质(SP)、β-内啡肽(β-EP)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疗效相当,其中掌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还可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创伤,综合疗效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估和总结使用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治疗足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踇外翻畸形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周、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踇外翻角测量(HVA)、跖骨间角测量(IMA)及足踝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6月,优良率为96.2%,患者术后3周、6月VAS评分、HVA与IMA的角度、AOF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畸形复发,6例出现足部轻度疼痛,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能够有效纠正踇外翻畸形,并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3.
在腹部外科手术预后过程中,疼痛是患者必须经过的一个痛苦过程。如何帮助患者缓解这种术后性的疼痛,成了多年来腹部外科领域热烈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于查询该领域曾经的一些研究成果与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更加完善的临床护理方案,为临床缓解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 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 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h、2h、4h、8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 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h后,并持续至8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05.
电压门控性钙通道是一类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功能结构不同的离子通道家族.这类通道参与痛觉的调制,并且在神经元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的激发和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各类钙通道在痛觉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脊髓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在急性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在异氟醚麻醉下纵行切割大鼠后足,在手术不同时段观察大鼠切割足500缩足阈值,并取腰髓节段采用实时定量RT-PCR观察TNF-α的mRNA水平.另外一组实验,鞘内给予可溶性TNF受体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察其切割后足大鼠的痛觉行为学改变.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导致其同侧腰段脊髓TNF-α基因水平上调,鞘内注射依那西普显著抑制切割损伤引起的机械性痛觉过敏.结论:脊髓内TNF-α参与了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抑制上调的TNF-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下简称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病人疼痛的疗效和外周血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FEP-BY01肿瘤热疗机对靶组织进行超高温热疗,观察镇痛效果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性变化.结果:12例具有疼痛症状的胰腺癌治疗后疼痛缓解率,总缓解率为91.6%(11/1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8%(1/12),中度和明显缓解率为66.7%(8/12);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明显降低(P<0.05),CD8偏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CD4/CDB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后相比,CD3无明显变化,CD4、CD4/CD8呈增加趋势,CD8呈降低趋势.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热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HIFU治疗对胰腺癌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制剂在产后应用对减轻性生活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孕前无阴道炎症、性生活无疼痛的90例产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并随访。A组为空白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B组为应用乳杆菌活菌制剂1疗程。A组妇女在恶露干净后,B组在用药后门诊随访,进行妇科检查及阴道清洁度检查,回访后尽快恢复性生活,电话咨询性生活疼痛情况并给予症状分级进行比较。结果B组阴道清洁度Ⅰ度和Ⅱ度较A组比率上升;B组性生活疼痛病例比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可以减轻性生活疼痛。  相似文献   
109.
伍莎  魏蓉  李芳  潘浩  李昌琪 《生物磁学》2009,(21):4146-4148,4132
目前已有许多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了人类的疼痛存在性别差异。临床迹象表明疼痛存在性别差异,许多慢性疼痛疾病(偏头痛、颞下颌关节痛、纤维肌痛、风湿痛等)的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对一些实验性疼痛(机械刺激痛、电刺激痛、热刺激痛等)更加敏感,痛阈和对疼痛的耐受性比男性低,而且女性月经周期与疼痛有关。啮齿动物实验研究也发现存在疼痛的性别差异。但是在不同动物研究或不同实验性疼痛刺激下雌雄性别的反应不完全相同,这些差异可能是由很多影响因素所导致的。目前许多研究对疼痛存在性别差异的解释也有所不同,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性激素、内源性镇痛、基因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0.
周小菊 《蛇志》2022,(1):90-92,119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5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9)和观察组(n=43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