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兰属(Cymbidium)中,除了兔耳兰C.lancifolium以外的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究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格局,该研究基于兰属植物已知的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兰属以及其中20种兰属植物在9种不同气候情景(当代以及未来2030s、2050s、2070s和2090s 4个时间段各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最干旱季降水量(Bio17)、年降水量(Bio12)和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是影响兰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因子。(2)不同兰属植物在未来情景下的适生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也有所不同。其中,冬凤兰(C.dayanum)等8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整体呈扩张趋势,而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等12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整体则呈缩减趋势。该研究结果为兰属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兰属等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植物萜类代谢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商业价值。随着近年来萜类代谢途径和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代谢工程已成为提高萜类产量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对萜类代谢工程领域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讨论了萜类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其中重点探讨了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萜类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李凤清 《蛇志》2007,19(4):332-332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并发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病情呈不可逆性进展,轻者生活质量下降,重者致残、致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我国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国家,2002年统计患病率为18.8%,预计全国有近1.6亿的高血压患者[1]。通过多年的努力,尽管国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通过治疗后仅有少数患者血压水平达标,多数患者的血压仍在2~3级高血压水平。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降低心血管病威胁,遏制心血管病上升趋势,离不开对基层高血压的有效防治。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我们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4.
β-1,3-1,4-葡聚糖酶作为一种饲料和食品添加剂有着广泛用途。迄今在杆菌、梭菌、瘤胃细菌、真菌、高等植物中都发现了β-1,3-1,4-葡聚糖酶。综述了细菌来源β-1,3-1,4-葡聚糖酶的性质、结构、分子改造与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By the end of 2005,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HIV infected people in China was 650,000. The seriousness of the epidemic calls for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tackle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avoid the tragedy in Africa from happening in China. "Prevention Firs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ountry's health policy. On 2003 World AIDS Day, Premier Jiabao Wen announced a new national AIDS control policy, "Four Frees and One Care". This policy clearly show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once again taken full responsibility to solve public health problems and has profound impact far beyond the AIDS field. In early 2006,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a national priority and set the target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hina by year 2020. Since then,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major emphasis on both infectious diseases control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first time, development of 100 new drugs and control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AIDS, HBV, TB and othe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national key scientific projects. China's best minds in related fields will be pooled to work together in order to remove the technical barriers blocking efficient control of the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na. Knowledge o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immunology, pathogenesis, HAART, as well as HIVDR strains will certainly provide urgently neede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China's AIDS control program. Only evidence-based strategy from good research will provide long-term effective control of AIDS.  相似文献   
106.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 a home to 60%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nd to approximately one quarter of people with HIV/AIDS. Close to a million of people has been infected and a half million people died of AIDS annually in Asia,becoming the second largest epicenter of global AIDS epidemic. Molecular epidemiology has been useful tool to track a course of HIV spread. In-depth knowledge from the studies o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elucidates the dynamics of HIV spread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epidemics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in Asia.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预防医学学科资助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科研究进展,客观公正地做好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强基金项目的管理,本文从结题项目概况、结题情况分析、新理论和新技术在结题项目中的应用、连续性支持、国家需求型研究等几方面对2006年度预防医学学科结题情况作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金秋送爽,菊花飘香。古都开封在欢度第二十四届菊花节的喜庆气氛中,迎来参加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的70余位学术代表和公司企业代表。本届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0-22日在开封金明池大酒店如期召开。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  相似文献   
109.
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杭州市第一医院危重病房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危重病房2005年1月至12月分离到的3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AMS60对34株耐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对碳青霉烯类基因OXA-23型、OXA-24型、IMP型、VIM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PFGE发现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为同一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呈爆发流行。所有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明确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检出OXA-24、IMP、VIM基因型。34株菌株质粒提取未成功。结论该院同一个耐药克隆株在危重病房不同患者身上流行,可能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气湿化瓶、护士手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10.
许皓  李彦  邹婷  谢静霞  蒋礼学 《生态学报》2007,27(12):5019-5028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降水改变正导致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用水策略的适应性变化;对降水变化响应的种间差异性影响着荒漠植物群落组成。研究将生理生态与个体形态尺度相结合,调查中亚荒漠关键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降水变化导致的自然生境中水分条件改变的响应与适应。实验于2005年生长期开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中设置3个降水梯度(自然、双倍和无降水);观测并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叶水势、水分利用效率、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梭梭主要利用降水形成的浅层土壤水维持生存;有效的形态调节和较强的气孔控制是其维持光合能力以及适应降水变化的主要机制;降水增多对其产生正效应,预示着梭梭可能在未来种间竞争和群落演替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