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各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期(S5)才出现,为尾期成熟的标志。近期对糖膜组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2.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银鲫()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经过解凝、核化,最终形成雄性原核,并可与卵子的雌性原核融合,证明了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卵子具有与两性融合生殖极为相似的拟两性融合生殖的能力;而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兴国红鲤()的组合中,精子入卵后以固缩状态存在,又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型生殖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机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核物质被排斥到纺锤体之外的现象。本文就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生殖发育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3.
刘桂萍  孙春龄 《生物学通报》1994,29(3):14-14,21
神经调制与神经激素通讯刘桂萍,孙春龄(吉林省白城师专生物学系137000)大约5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互联系,发生在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是由一组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完成的化学传递过程。后来,人们不仅认识到化学传递过程伴有生物电效应,而...  相似文献   
114.
CoCl2、NiSO4及高浓度的GA3抑制水稻离体幼穗乙烯的生成,而2,4-D、Ag2S2O3和乙烯利则明显促进乙烯生成。玉米赤霉烯酮的抑制不明显。精胺和亚精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5.
1921年,Molish首先在光镜下发现植物叶片细胞核中有一种晶体状的内含物(见Weintraub等[1])。后来人们陆续在某些动、植物的细胞核中观察到了这种结构[2—4],并称之为核内含体(intranuclearinclusions)。Bigazzi[3]曾在45种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看到了核内含体。但在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中发现内含体的报道很少,至今仅在榛子组织培养分生细胞中看到了类似的结构[5]。我们在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细胞的核和细胞质…  相似文献   
116.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雌蕊和幼果的组织作外植体可以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这种果实状结构在离体条件下能培养成熟,成熟时具红色。解剖观察表明:果实状结构由果肉和包围在外面的果皮组成,无种子和胎座。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年龄的试验揭示:1.以雌蕊组织作外植体时,仅附加外源细胞分裂素就可以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外源生长素似乎不是必需的,最高的诱导频率(50.0% )出现在仅附加玉米素0.5 m g/L的组合。2.从直径4—12 m m 的幼果上分离的外植体在附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均可诱导果实状结构的再生,但只有从直径8 m m 的果实分离的组织块作外植体并将它们培养在6-BAP 2 m g/L,NAA0.1 m g/L的培养基上时,果实状结构的诱导频率最高(62.5% )。为了探讨在果实状结构再生中表现出来的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部分表达(Partialexpression ofplant celltotipotency)的概念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7.
一氧化氮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氧化氮可能作为一种“气体性”的信使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它既可能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又可能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对一氧化氮作用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可能阐明许多过去未能解释的生理现象,而且有可能为防治许多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8.
巨大螺旋藻光合放氧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常温下培养的巨大螺旋藻为材料,对其光合放氧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巨大螺旋藻具有较强的放氧能力;2)巨大螺旋藻细胞内存在有含量极丰富的类囊体,气泡,藻胆体及羧化体等特写结构与其光合放氧特性相适应;3)类囊体膜片层在细胞的部分区域已趋于重叠,且封闭成一独立系统存在,具类似真核生物叶绿体的结构;4)从进化角度来看,巨大螺旋藻类囊体膜存在的方式可以作为叶绿体系统演化的证据之一,即真  相似文献   
119.
蛇床幼茎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床幼茎外植体经诱导产生了愈伤组织。在MS+2,4-D,0.2mg/L+ZT0.4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NAA0.2mg/L+ZT0.8mg/L培养基以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在MS+NAA0.5mg/L培养基中可直接发育成为完整植析。显微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或内部细胞。在鱼雷胚期已有螺纹导管的分化。子叶期的维管组织从两  相似文献   
120.
以移动的正弦光栅作为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以冰冻法毁损皮层17、18、19区和外侧上雪氏回(LS)区后的猫外膝体的单细胞反应,测定了了579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另外还在视觉剥夺猫外膝体测定了344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特性.与正常猫相似,去视皮层猫和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的少数细胞(约占10%)具有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包括具蝴蝶形调谐曲线的方位调谐特性、双调谐(Bimodal)的方位调谐特性和最优方位随刺激空间频率的不同而变化的方位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外膝体的非寻常的方位调谐特性并非主要由皮层下行投射所致,而是主要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