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60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AbCF_1)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体抗体与CF_1和大豆叶绿体之间,以及大豆叶绿体的抗体(AbC)与CF_1和大豆线粒体间有免疫交叉反应,说明两种换能器之间有免疫亲近性,并分别与CF_1存在免疫亲近性。这揭示两种换能器免疫亲近性的表现是由于存在共同物质基础所致,这内在共同物质基础是偶联因子。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以及发生上存在同源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为两种换能器的起源和演化上存在同源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剂在Reimer—Tiemann反应中的应用,提出了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下Reimer—Tiemann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二氯卡宾形成十分迅速,羟基苯甲醛产率显著提高,反应时间成倍缩短。  相似文献   
43.
张义声  陈宜张 《生理学报》1993,45(4):330-337
用锋电位触发叠加(STA)技术对大鼠前庭内侧核(NVM)、下段脑干网状结构(RF)和前庭小脑进行了探查,观察了这些结构中对摆动旋转起反应的单位(PPU)与内脏大神经(SN)记录的交感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用NVM的PPU进行STA,在SN可得一阳性反应,其潜伏期为33.28±3.1ms;用下段脑干RF的PPU进行STA,SN的峰反应潜伏期为11.3±0.91ms;用前庭小脑的PPU进行STA,SN的峰反应潜伏期为21.86±1.73ms。本结果提示前庭交感反应的最近的脊髓上中继站是下段脑干RF旁正中区核团,其下行冲动可能是由网状脊髓束中慢速传导的纤维传导的。根据三个脑区PPU引起的SN-STA潜伏期的不同,在前庭交感反应中前庭小脑所处的地位可能在NVM和下段脑干RF核团之间。  相似文献   
44.
45.
悬浮于3种不同缓冲介质中的牛皮菜(莙荙菜)PSⅡ颗粒经不同浓度的 Triton X—100处理后,用 DEAE—Toyopearl 650S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可分别得到3种具有不同光化学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即放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Ⅰ)、具DCIP光还原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Ⅱ)和仅发生Pheo~-光累积的 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Ⅲ)。(Ⅰ)的多肽组分为 47、43、33、32、30、9 kD和4kD;(Ⅱ)的多肽组分为 47、32、30、9 kD和 4kD;(Ⅲ)的多肽组分为 32、30、9 kD和 4 kD。这3种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与从菠菜等制备出来的相应3种PSⅡ反应中心复合物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6.
幼小蝙蝠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心德 《兽类学报》1993,13(2):98-103
实验在出生6—8天的8只幼龄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上进行。使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对超声信号的反应。共观察了162个听单位,它们对超声反应的最佳频率分布范围为25.8—60.9千赫,多数集中在43.0—47.0千赫。反应的潜伏期在6.0—38.0毫秒,平均为15.4±5.2毫秒。反应的最低阈值在25—84dB,平均为69.8±10.3dB.这些神经元对超声刺激的调谐曲线都较宽阔,故Q10-dB值都较小。当微电极由下丘表面垂直下插时,所记录到的神经元的最佳频率与记录深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没有音调筑构现象。听神经元的这些特性与同种成年动物构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茄科作物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种内竞争及生长发育情况,为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功能反应方程、自身干扰模型及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取食量)、种内竞争作用(分摊竞争强度)、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发育历期、成虫寿命、雌雄性比、单雌产卵量和存活率)及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进行测定。【结果】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取食番茄叶片的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其对番茄叶片的搜寻效率分别为0.448和0.3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和0.006 d,每日最大取食量分别为55.56和166.67 mg。在食物量一定的条件下,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间存在较强的种内竞争,且3龄幼虫的分摊竞争强度大于4龄幼虫的。通过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参数分析表明,取食番茄叶片时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0.09 d-1, 1.09 d-1, 19.80和32.92 d。【结论】番茄潜...  相似文献   
48.
鱼类TRIM(Tripartite motif)家族的特异性扩张产生了一个硬骨鱼类特有的亚家族finTRIM (Fish novel TRIM, FTR),为探究finTRIM在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先天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文章鉴定了1个与斑马鱼(Danio rerio) FTR67同源性较高的黄颡鱼finTRIM基因,命名为TfFTR67 (Tachysurus fulvidraco FTR6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FTR67在有些鱼类物种中发生了基因重复,导致基因拷贝增多。TfFTR67不受SVCV的诱导表达,是一个组成型表达的基因。过量表达TfFTR67抑制poly(I﹕C)及RLR信号分子诱导的干扰素反应,同时促进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鉴于TfFTR67与斑马鱼FTR67的表达特征和功能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鱼类FTR67在不同物种中发生了基因重复和功能歧化。  相似文献   
49.
R环(R-loop)是一种DNA∶RNA杂合链(DNA∶RNA hybrids),由一条RNA单链侵入双链DNA,与其中一条DNA模板链结合,从而释放出一条DNA单链而产生。R-loo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基因组稳定性、转录调控,以及表观修饰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因素参与对R-loop的调控,例如RNA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的修饰、DNA损伤反应等;同时,许多酶蛋白,如核糖核酸酶、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等也参与调节细胞内的R-loop水平。了解R-loop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精胺对牛肝tRNA^lle氨基酰化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纯化的牛肝异亮氨酸tRNA(tRNA^Ile)和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研究了精胺对Ile-tRNA复合物形成及IleRS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精胺能特异地促使牛肝tRNA^Ile氨基酰化反应;对IleRS活性无影响;能明显地增加形成Ile-tRNA复合物反应的Vmax和tRNA^Ile的Km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