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01.
董巍檑  桂靖 《蛇志》2011,23(3):255-25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临床副作用,并与等效价的芬太尼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组)40例,B组(舒芬太尼组)40例。A组给予负荷量芬太尼40μg;B组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4μg。两组均采用珠海福尼亚电子微量泵(CPE-101—200型)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6、24h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的评分,记录血氧饱和度、镇痛液消耗量。疼痛情况用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程度按Ramsay评分法评估。结果与A组比较,B组各时点VAS评分普遍低于A组,但仅术后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均无达到3分者,B组各时点Ramsay评分普遍高于A组,其中术后16、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液消耗量普遍低于A组,其中术后16、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其中术后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舒芬太尼组的静脉镇痛效果略优于芬太尼组,镇静作用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而且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2.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前较理想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对128例肾盂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64例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64例检查前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结果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肠道清洁效果,但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与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有效、安全、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药。  相似文献   
403.
李丽荣  刘彦希  刘花  王树越  周凤吉 《生物磁学》2011,(18):3534-3535,3543
目的:探讨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有效按压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左侧手背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拇指指腹按压法;右侧手背为实验组,采用拇指挠侧面按压法。对两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出血及淤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瘦型手背掌骨间隙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拇挠侧面按压法优于传统拇指指腹按压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后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人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抽液术,积液抽吸净后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剂量同导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05.
目的探讨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31例严重多发伤动物实验中,应用自制的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观察实验过程中输血、输液、采集血样、静脉给药、中心静脉压测定五项护理技术操作全程顺序进行项目完成的时间和效果。结果在动物实验中应用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五项护理技术操作全程顺序进行平均每次时间为(80±12)s,平均每项次时间(19±5.1)S。结论多功能集成化股静脉置管管道装置在动物实验中应用,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i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07.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20例行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的精准肝切除病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单用第一肝门阻断的复杂肝癌半肝切除患者3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控制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方面优于单用半肝血流阻断的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0±46 m L,平均输血量为410±76 m 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癌的精准肝切除术中合理使用能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降低了术中输血量,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细胞体积,减少了缺血再灌注的损失。  相似文献   
408.
目的:探讨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年龄38-65岁,研究组(31例)采用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激光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结果,对联合治疗与单纯激光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较明显(P0.05),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有了小幅度改善,然而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MT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MT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均未严重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和治疗有效率,降低黄斑水肿,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409.
东北地区的城市造林树种很多,树种差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土层深度差异对于适宜树种选择意义重大,但是基于野外长期定位研究结果匮乏。本文选择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市植物园的8个树种(水曲柳、胡桃楸、云杉、松树、杨树、榆树、黄檗、落叶松)进行0~20、20~40和40~60 cm分层土壤采样,对土壤p H、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碱解氮、全N、速效磷、全P、速效钾、全K等9个指标进行研究。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长期定植于类似土壤条件下,树木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各理化指标,但不同土壤层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多重比较结果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综合得分排名发现,榆树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维持能力(有机碳、碱解氮、全N、全P、速效磷、速效钾、全K),综合得分38,而杨树表现最差;降低土壤盐碱能力(p H和电导率)来看,黄檗、落叶松得分比较高(15),胡桃楸表现最差(7.5)。城市立地是典型困难立地,我们研究结果说明绿化树种选择对于改良城市土壤的重要性:对于贫瘠盐碱的核心区域,造林树种可以选择养分消耗少和降盐碱能力强的树种,对于土壤水肥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河道、湿地周边)可以考虑一些养分消耗快、生产力高的树种。  相似文献   
410.
目的:探讨是否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能够减少小儿腭裂修补手术全麻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择期行唇腭裂检查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于全麻诱导后给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 min),C组则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的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0.005 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2 mg/kg,麻醉维持主要是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h及吸入2%-3%的七氟醚。记录患者在手术开始时刻(T1),手术后15 min(T2),30 min(T3)和拔管时刻(T4)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使用躁动行为评分表,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C组患者的心率在手术开始时刻(T1),手术后15 min(T2),30 min(T3)和拔管时刻(T4)明显高于D组(P0.05);C组平均动脉压在各个时刻明显高于D组;D组的躁动评分明显的低于C组(P0.05),D组的躁动发生率是20%,C组的发生率是80%(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下行小儿腭裂修补对循环影响较小,可以显著地降低全麻后患儿的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