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4 毫秒
71.
目的:建立检测HSF1 mRNA的real-time PCR的方法,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F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情况、HbsAg水平及AFP水平的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al-time PCR技术可以成功检测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HSF1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
《生命科学》2008,20(2):189-189
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Nature Immunology)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先天性免疫细胞中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负性调控分子Trim30α,其通过调控NF-κB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Three heat shock protein (HSP) genes (hsp70, hsc70, hsp90) were partially cloned from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and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omoptera: Delphacidae), which are serious pests of the rice plant. Sequence comparisons 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level showed that the three HSPs of planthoppers were most homologous to corresponding HSPs of dipteran and lepidopteran species. Identities of both heat shock cognate 70 and HSP90 were higher than HSP70 in both species. Identity of the HSP70 between the two planthopper species was only 81%, a value much lower than seen among fly and moth groups. Effects of heat and cold shocks were demonstrated on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hsp genes in the two planthopper species. Heat shock (40 ℃) upregulated the hsp90 level but did not change the hsc70 level in either the nymph and adult stages of either spec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hsp70 level was only upregulated in L. striatellus. This heat shock response was prompt and lasted only for 1 h after treatment. In contrast, cold shock at 4℃ did not chang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ny hsp in either species.  相似文献   
75.
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改进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 1h后复苏,复苏后2h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存在广泛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76.
休克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发的微循环障碍而表现一系列症候群,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病因十分复杂多样,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决策应全面而富有针对性,并充分考虑到救治措施的协调一致和互相配合。系统论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的就是措施之间的整体化效果,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间差异,辩证分析不同类型休克、不同个体间不同表现,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富有针对性措施间协调一致的决策模式才是较为完整的休克救治临床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77.
黄春叶  廖春容 《蛇志》2005,17(3):208-209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在短时间内死亡。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8月收治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43例,入院后经一系列的急救处理,休克得到纠正,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为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朱杏萍 《蛇志》2005,17(3):205-206
骨盆骨折大多是一种严重多发伤,常由车祸、塌方、爆炸伤所致,多伴有各种并发伤及失血性休克。为此,积极地配合抢救,准确地判断及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病人恢复病情的重要保证。现将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20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HSP90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胃癌和大肠癌细胞HSP90 mRNA表达的特点.方法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79例胃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SP90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56%(15/27)和69.23%(36/52).mRNA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有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HSP90 mRNA在胃肠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HSP90 mRNA可以作为提示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0.
用高压力诱变水稻品种“毕粳38”, 产生了两个稳定的变异: 变异1与变异2. 对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的基因组DNA及Hpa Ⅱ/Msp Ⅰ酶切后的基因组DNA采用ISSR及RAPD分析; 并通过特异引物分析水稻的转座子mPing的变化; 且对变异片段纯化测序; 同时以水稻基因组中潜在活跃的反转录转座子LTR(long terminal repeat)Osr7, Osr36, Tos19(Osr54)以及转座子MITEs(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的mPingPong及某些特异片段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显示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不仅存在着基因组结构的变异, 而且发生了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此外, 对原种及两个变异品系进行了异地栽种, 其形态水平的变异稳定表达. 结果表明: 高静水压对高等植物的种子进行诱变, 产生表型变异的分子基础是由于发生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广泛变异, 并证明高压可导致水稻多种转座元件的可能激活及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因此可以认为高压是引起植物遗传变异一个重要因素, 可能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