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动物能量代谢的适应性调节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等生活史特征。代谢率和组织线粒体呼吸率与自由基水平有关,是影响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高温环境下能量代谢、主要代谢活性器官组织呼吸率、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内在联系,我们将室温(21℃)和暖温(32.5℃)驯化4周的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分别进行急性高温暴露(37℃) 48 h,分别测定摄入能、代谢率,以及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呼吸率,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 UCP)基因(ucp)表达,蛋白羰基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结果显示,暖温驯化和急性高温暴露使摄入能、消化能、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降低。暖温驯化后BAT、肝脏和肌肉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活性分别降低了...  相似文献   
102.
哺乳期是影响小型哺乳动物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关于哺乳叠加高温对后代代谢可塑性的影响,尚不清楚。为研究哺乳期母体(F0)高温经历对后代(F1代和F2代)能量代谢特征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哺乳期母体经历高温(30±1) oC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 F1代和F2代成体以及常温(23±1) oC经历的后代成体(作为对照)的体重和体温,采用开放式呼吸代谢仪测定不同环境温度暴露3 h后的代谢率,并计算热传导和呼吸商。哺乳期高温经历的F1代动物在成年期的体重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和高温经历的F2代动物。在5~33.5 oC环境温度范围内,布氏田鼠维持稳定的体温;35 oC高温胁迫时,常温组、高温经历F1代和F2代的体温均显著下降。常温组布氏田鼠的热中性区为27.5~33.5 oC,高温经历F1代的热中性区下临界温度点30 oC,热中性区比常温组变窄(30~33.5 oC),高温经历F2代的热中性区与常温组相比无变化。在热中性区温度以上,热传导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高温经历的F1代和F2代布氏田鼠热传导增加的起始温度点升高。呼吸商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但不受哺乳期高温...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双选”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研究了训练后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在背景干扰的条件下探测半圆形目标的能力。半圆形目标系以静止、旋转、摆动或不同组合的旋转与摆动呈现于蝙蝠。在测试室 ,蝙蝠-目标间距从 3 0cm开始 ,依次递增 10cm直至 110cm为止。当蝙蝠 -目标间距小于 80cm时 ,目标回声的强度总是大于背景干扰声。由旋转目标反射的回声强度则依正弦波调制。结果发现 :蝙蝠对目标的正确探测率随蝙蝠 -目标间距的增加而降低 ;在每一特定间距 ,对移动目标的正确探测率均高于对静止目标的正确探测率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讨游泳加速模式对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游泳性能及运动代谢的影响, 评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爆发游泳速度(Uburst)和最大代谢率(MMR)的适宜测定方法, 在4种加速模式条件下, 检测了实验鱼的最大游泳速度(Vmax), 以及鱼体在运动过程中及其力竭后代谢恢复期的耗氧率(MO2)。结果显示: 在速度增量(ΔV)为20 cm/s, 加速持续时间(Δt)为2min的加速模式条件下, 团头鲂和南方鲇的Vmax及游泳过程的无氧代谢占比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他3种加速模式(P< 0.05), 呈爆发运动(Uburst)状态。在ΔV为10 cm/s, Δt分别为20、40和60min 的加速模式下, 两种鱼的无氧代谢占比均在12%以下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 其中团头鲂在这3种加速模式下的Vmax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南方鲇在ΔV为10 cm/s、Δt为20min条件下的Vmax显著高于另2种加速模式的测定值(P< 0.05)。两种鱼的MO2在各加速模式下均随着游泳速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在爆发游泳过程中, 两种鱼的MO2随游泳速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团头鲂的MO2随速度的变化曲线在接近100 cm/s的时候出现拐点, 此后MO2随速度的增幅变小; 而南方鲇的该曲线在速度为20 cm/s时就出现拐点, MO2的变化进入“平台期”。在所有加速模式下, 两种鱼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耗氧率(AMO2)均显著高于力竭后代谢恢复期的最大值(DMO2, P< 0.05)。用Ucrit法测得团头鲂的AMO2高于Uburst法的测得值, 而南方鲇则相反。由研究结果得出, 测定团头鲂的Ucrit采用ΔV为10 cm/s、Δt在20—60min的加速模式是适宜的, 测定南方鲇Ucrit的适宜加速模式是ΔV为10 cm/s、Δt为20min。两种鱼均应采用在运动阶段测得的最大MO2作为MMR; 测定团头鲂的MMR适用于Ucrit法, 测定南方鲇的MMR适用于Uburst法。团头鲂持续游泳的能力较强, 爆发游泳的加速能力相对较弱; 而南方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该差异反映了物种适应其生态习性的权衡效应。  相似文献   
105.
冯鸿义  凌晓霖  谌建平  陈旭 《蛇志》2003,15(2):32-34
目的 探讨静止性脑梗死 (SCI)与血管性痴呆 (VD)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 1 2 6例血管性痴呆病人和 1 2 6例非痴呆病人进行 CT或 MRI检查 ,比较两组 SCI的发生状况。 结果 1 2 6例 VD中发现 SCI5 3例 (4 2 .1 % ) ,1 2 6例非痴呆病人中发现 SCI2 2例 (1 7.5 % ) ,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SCI与 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