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1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79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本文报道了美口菌属 Calostoma Desv.的两个新种:云南美口菌 Calostoma yunnanensisL.J.Li et Liu sp.nov.和彭氏美口菌 Calostoma pengii Liu et Y.H.Liu sp.nov.  相似文献   
132.
固定化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简称PNP酶)在催化聚合反应过程中与合成的多核苷酸相联,形成酶多核苷酸复合物。反应产物分析表明:反应液中除了残留未经反应的底物以及大分子聚合物外,未检查出中间寡聚物。以上结果提示,固定化PNp酶催化聚合反应机制为连续反应。  相似文献   
133.
邓立杰   《广西植物》1983,(2):137-143
对27种不同抗性等级植物本底(未经污染处理的正常植物)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植物本底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性有呈负相关的趋势,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小与抗性不具规律性。 对植物受不同浓度SO_2污染后酶活性变化分析结果看出,蚬木(抗性植物)和汗斑草(敏感植物)在浓度达受阈前,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均有随浓度的升高而酶活性逐渐增大的趋势,仅是不同的酶其活性高峰在不同浓度梯度中出现迟早不同而己。在污染浓度达受伤阈后,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大,酶活性逐渐下降。而白蝉(抗性植物)和大猪屎青(敏感植物)有的酶具有规律性,有的酶不具有这种规律性。 用使可见伤害达50%的SO_2污染汗斑草后4小时(一次污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34(未受污染的为12.69),仅为未受污染的2.68%,降低了97.32%,但24小时后为7.68,为未受污染的60.52%,比受污染后4小时提高了57.84%,72小时后为8.52,为未受污染的67.13%,比受污染后4小时提高了65.45%。多酚氧化酶亦具有这种规律性。说明二氧化硫对这两种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34.
目前已知的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钝化酶基因有许多种,2″—0—腺苷转移酶[ANT(2″)]基因为其中之一。本文从一株含ANT(2″)基因的重组质粒pFCT3103的基因克隆株,分离出310bp的ANT(2″)基因片段,将它制成基因探针,用该探针检查了30株绿脓杆菌是否含有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ANT(2″)基因的检出率为43.3%。  相似文献   
135.
以苯乙晴为原料,经水解、氯甲基化、取代、还原四步反应制得盐酸4-(β-氨乙基)苯乙酸。并对文献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介绍用二相分配法制备蚕豆叶片原生质膜上的Ca~(2+)·Mg~(2+)-ATPase,用以研究镧系,稀土离子对此酶活性的影响。初步证实Pr~(3+)、Nd~(3+)对依赖于CaM的以及不依赖于CaM的蚕豆叶片原生质膜上Ca~(2+)·Mg~(2+)-ATPase活性的抑制不是CaM专一的。  相似文献   
137.
 线粒体内膜中含有特异的心磷脂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必需脂。本工作测定了心磷脂脂质体对细胞色素C溶液园二色(CD)谱的影响,发现心磷脂可引起血色素铁的氧化,并使其轴向配位场强的对称性下降。提示心磷脂可能参与酶和底物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8.
肌醇磷脂代谢与V-mos癌基因转化细胞的相关性,迄今为止未见报导。本文用6m2细胞(Moloney鼠类肉瘤病毒(含V-mos)温度敏感突变株(MoMuSVts110)转化的NRK细胞)为模型,探讨了肌醇磷脂代谢与细胞转化的相关性。在33℃ (转化型温度)时,细胞内PIP(磷脂酰肌醇-4-磷酸)含量明显高于39℃(正常型温度),显示出转化型6m2细胞中存在一个提高的PI激酶活性。同时可见DG(二酰甘油)和IP_3(肌醇三磷酸)含量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型细胞。当细胞由39℃转至33℃10min,PIP、DG、IP_3含量和PKC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伴随有PKC活性由胞质向质膜上的转移。实验结果表明肌醇磷脂代谢参与了6m2细胞转化过程。文中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9.
用改进的固相磷酰三酯法合成了oligo-d(G-C)_3。以氩离子激光为激发光源,波长488nm.,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纯化后的oligo-d(G-C)_3和其组分单体5’-dGMP和5’-dCMP的激光喇曼谱。观察到被测定的物质在300-2500cm~(-1)频率区间,各自都有其特征的谱形和喇曼峰。5’-dGMP和5’-dCMP谱中大多数特征峰在寡聚体的谱中消失,而在oligo-d(G-C)_3谱中出现了几处新的喇曼峰。经查证,峰832,851和899cm~(-1)系糖-磷酸主链的特征喇曼峰,另外几处峰与DNA的构象有关。实验结果表明oligo-d(G-C)_3在水溶液中(室温)主要以B-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四川省自贡地区3~5岁幼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索与感染有关的因素,1985年调查了1167名幼儿,其HBV总感染率为41.13%,HBsAg阳性率12.68%。幼儿的HBV感染与母亲HBsAg阳性密切相关。共检查母亲409例,38例HBsAg阳性,其幼儿HBsAg阳性率为50%(19/38),HBsAg阴性的母亲371例,其幼儿HBsAg阳性率9.97%(37/371),来自HBsAg阳性母亲的阳性子女占33.3%(19/56)。1986年随访HBV易感幼儿448例,HBV年感染率为12.95%(58/448),HBsAg年阳转率3.79%。HBV年感染率与原幼儿班级HBsAg阳性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