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正> 关于抗原的本质和性质的研究可以说是和免疫学一起诞生和发展的。而真正想用化学合成疫苗的研究却始于Anderer(1963),1971年,W· TShier合成了带WGA受体位的抗肿瘤化学疫苗,至80年代,接连不断地有各种各样合成肽疫苗投入试验。疫苗的定义也放宽了许多,现在我们可以说,凡是用免疫原制成的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均称之为疫苗.其中包括菌苗,病毒疫苗,从细菌或病毒中提取纯化的免疫原成分,基因重组法生产的,化学合成的免疫原成分,肿瘤细胞或其成分,疟原虫等  相似文献   
23.
24.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肠毒素LT与ST融合是ETEC多价疫苗候选株研制的一项重要工作,LT与ST的化学偶联研究已证明融合后可使小分子的ST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而基因融合对构建多价疫苗则是更重要的手段。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对LT与ST基因融合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影响基因融合效果因素的基础性研究。这些都为候选株的研制提供了研究手段和依据,并对广泛的基因融合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5.
用脊髓灰质炎病毒(PV)减毒株构建的表达载体可分3种类型:PV抗原嵌合体、有缺损的PV杂交复制子和非缺损的PV杂交病毒。本文对这3种类型PV表达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DNA免疫是直接将目的基因注入机体以表达目的抗原,并诱生免疫应答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DNA免疫技术的起始、目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了综述及评价。  相似文献   
27.
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R.V)后,已较普遍实施抗体检测,文献报告ELISA法P/N值≥3时其抗体水平相当于小鼠中和试验保护率的80%-100%,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一般在60%-75%范围,为指导和改进免疫预防,本文报告邱县暴露者预防接种后垢抗体水平动态。  相似文献   
28.
29.
利用PCR方法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HSV-2gD)基因进行了修饰,在其5'端删去约500bp的非编码区,仅保留ATG上游7个bp。将修饰后的HSV-2gD基因插入到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痘苗表达质粒pJSA1175,置于痘苗病毒P7.5k早/晚期启动子控制下。将此重组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in方法转染已受野型TK ̄+痘苗病毒天坛株感染的TK ̄-14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机制和标志基因LacZ产物的蓝斑显色作用,以及BudR试剂对TK表型的选择压力,筛选出整合有HSV-2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Southem杂交表明,HSV-2gD基因已正确地插入痘苗病毒TK基因区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SV-2gD蛋白已得到有效表达,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可产生明显的抗HSV-2gD中和抗体。用重组病毒免疫小鼠,3周后可使94%(17/18)的小鼠对抗HSV-2的致死量攻击,表明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DNA疫苗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宾 《生物工程进展》1995,15(6):21-23,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