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22.
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生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文洪 《生态学报》2009,29(6):3181-3187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一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介绍和总结了栖息地破碎化过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的SIR传染病隔离控制,不仅对染病者进行隔离,而且隔离易感者.对该模型闽值进行分析,探讨隔离率与患病人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旨在消除该传染病.仿真表明此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4.
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东北地区共采集到53个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ISSR引物扩增所得条带表明,ISSR标记在蜜环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亲缘关系树状图表明,有3个菌株遗传分化明显;其余50个分别来自3个不同地理居群的菌株聚成一类,亲缘关系较近,没有表现出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25.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境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理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内涵与度量,介绍了生境破碎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生境破碎化研究存在度量破碎景观格局的方法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有待精确以及生境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阈值效应尚未发现等问题。今后,半干旱地区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需要加强,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将会在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中得到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26.
贺兰山林区马麝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兰山林区是一个孤立的“林岛”,区内马麝总数量估计为183 ̄227头,主要零星地分布于陡林中,已牌濒危状态。1980年以前马麝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灌木林的急剧减少,1980年以后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则是钢丝套偷猎。建立严厉的“奖励制度”,严格控制放牧区是拯求贺兰山马麝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cllea(Vahl:Ff.)Kgtst·侵入猪苓Gri[ola umbe』zd‘4(PetsFr.)PilO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素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蛮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8.
生殖隔离是阻止种间杂交、保持物种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关键,对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意义.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形成阶段、方式和强度不完全相同,因而对物种间隔离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形成和维持机制.对青藏高原东缘同域分布的2种橐吾属杂草黄帚橐吾和箭叶橐吾的花期物候观察、访花昆虫观察及花粉-柱头亲和性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橐吾多种合子前生殖隔离机制的特点及其在生殖隔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黄帚橐吾种群花期比箭叶橐吾早20 d左右,虽然盛花期存在差异,但是2种群花期存在10 d左右的重叠期,并且在重叠期内2种橐吾花粉和柱头均具有活性.2种橐吾共享传粉昆虫,为泛化传粉模式,并且传粉者对2种植物的访花行为相似,存在2种植物间交叉访问.尽管2种橐吾花期不存在完全的时间隔离,也不存在完全的传粉者隔离,但2种橐吾柱头对异源花粉的亲和性差,表现为柱头对异源花粉有明显的排斥反应,异源花粉管在柱头上的生长过程明显受阻.这种花粉-柱头排异形式很有可能是2种橐吾属植物重要的合子前隔离机制,从而避免了种间的自然杂交,更好地维持了自然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用新的计量方法研究黑腹果蝇的求爱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雄果蝇求爱脉冲歌的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对脉冲间隔的计量方法并不方便。本文介绍我们采用微机终端计时新技术,自动对脉冲进行计数,可在范围更为广泛的数据信息内,对果蝇脉冲歌进行测量统计,对ipi分布中纵数与平均值的关系提出我们的看法,并首次对ipf及npb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0.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和防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指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neri(Swingle)Jeffrey.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翅蚜和无翅蚜都有传毒力:传毒习性的研究结果指出:每苗接虫三头或使之吸食15分钟以上,就足以使健苗发病。 由于媒介昆虫自然传播的主导因素.所以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指出与病区隔离种植实生苗,是解决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