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刘星才  徐宗学  张淑荣  徐华山 《生态学报》2012,32(11):3613-3620
指标体系构建是流域水生态分区技术框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提出的指标体系尚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持,如所选指标的生态尺度与各级分区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态学研究认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格局不同。以辽河流域为例,对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几个大尺度环境要素(降水、地形和植被)的空间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各要素空间变异最为显著的尺度。其中,降水的空间尺度约为75 km,地形要素和指标均大致存在16 km、32 km、64 km和128 km多个景观特征尺度。在界定水生态一、二级分区范围基础上,讨论了各环境要素作为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指标的适用性,以期为辽河流域水生态分区指标选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同时希望能为其他流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多尺度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S技术平台支撑下,用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区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取样尺度上(粒度分别为30 m、90 m、150 m、210 m、300 m和450 m),排序轴总特征值呈递减趋势,依次为9.626、7.814、5.708、4.019、3.386、2.310;前4轴累积景观环境解释量变化程度小(97.3%~98.8%),前2轴各尺度平均累积解释量为89.4%,景观-环境的相关系数呈先减后增趋势。6个尺度中环境因子与景观格局的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郁闭度(0.7989**)>腐殖质层厚度(0.7248**)>海拔(0.6083**)>坡度(0.6132**)>经度(-0.4064**)>土层厚度(0.3696**)>纬度(0.0614)>坡向(0.0295)。风景区景观类型可划分为3类,即与海拔因子密切相关的裸地、河流、建设用地、农田景观,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景观,以及受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茶园、经济林、竹林、灌草丛景观。因此,风景区景观格局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具有尺度效应,各环境因子对排序轴相关系数的影响规律在6个取样尺度内可尺度推绎。  相似文献   
73.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采样,通过富集培养、多次筛选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1。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F1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GS-MC结果表明,等量原油经F1菌株降解前、后,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规律;平均降油率为64%,F1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F1菌株在含油浓度0.3%、0.5%、1.0%土样中降解石油烃的半衰期分别为17.2、18.2、23.7 d,42 d后均达到78%以上。  相似文献   
74.
任海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224-2224
由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欧洲分会、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地中海国际农业研究高级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暨第四届欧洲恢复生态学大会于2005年9月12~18日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市召开,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8人.大会的主题是“生态恢复——全球面临的挑战.本次会议论文集收录摘要近800篇,会上交流的论文约400篇,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培训班三大类,会议的热点问题是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景观尺度的恢复、恢复过程中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性考虑.  相似文献   
75.
水文尺度转换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文尺度问题是当今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水文尺度包括过程尺度、观测尺度和模拟尺度三方面含义.主导过程尺度作为尺度的特征量,是水文研究中的重点.水文尺度转换工作包括了对水文模式、参数、状态变量和输入的尺度转换四方面,每一方面都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水文系统的有组织复杂性、时空变异性和数据不足是当前水文研究的难点所在.自然河网的自相似特性使其成为水文尺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入研究水文尺度问题需要多种研究思路、技术手段和理论工具的结合.  相似文献   
76.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某一空间尺度范围内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因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中存在的尺度多样性 ,导致尺度成为理解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关键 ,其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是由于理论和方法的限制 ,对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研究还不够 ,特别是景观格局综合性指标在不同幅度上的变化特征和效应。在 GIS与 RS技术支持下 ,采用基准分辨率为 5 m的 SPOT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 ,对不同幅度下的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利用半变异函数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定量描述。结论揭示 :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 ,景观多样性程度也不断增加 ,另外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具有显著变化 ,由于受城市发展历史和目前城市扩展方向的影响 ,多样性在总体上是不平衡的 ,尺度越大 ,不平衡越明显 ;不同尺度下景观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变化 ,与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城市景观的功能息息相关 ,不过其受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的影响更大 ;随着尺度增加由于掩盖了更小尺度上的变异 ,导致块金效应增强 ,空间自相关部分对系统总的变异则明显下降 ;景观多样性具有尺度依赖性 ,可以说景观多样性也是尺度的函数 ,在不同的尺度上 ,结果差异显著 ,所以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绝对不能忽略尺度对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重建模式的尺度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黄土高原地区11个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科研攻关试验区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试区设置的区划尺度过粗和小流域治理典型尺度过小,缺乏中尺度研究和不同尺度间模式及内容转换的方法,是典型模式推广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小流域治理在尺度上的局限性,提出相似度尺度推绎和多尺度互补研究等设想,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林隙干扰特征,对三峡大老岭地区这一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林隙形成木(GM)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以及林隙和GM的多尺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林隙密度为11.7个*hm-2;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11.09%和27.06%。平均每个林窗的形成木为4.5株;单株GM形成的林隙只占17.46%,其中翻倒木集群性最强。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是翻倒木>折干>枯立>折枝。2)林隙成因方面冬雪和春、秋冻雨的影响最大;病害影响其次;树木间的牵连和撞击扩大了林隙的范围;陡峭的地形增大林隙形成的机率;干旱的影响很小。3)68种GM主要是森林建群种;常绿树种形成林隙的平均机率高于落叶种。4)GM的胸径结构表明本地森林林隙干扰十分频繁。  相似文献   
79.
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 引  言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的 9大支流进入河口镇至花园口的中游河段 ,总径流量为 187× 10 8m3 ,输沙量占黄河流域总沙量的 90 % .建国以来以修建梯田坝地、造林种草、建谷坊、调整种植结构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治理长年不懈 ,其目的在于减水减沙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但是 ,除部分中小尺度流域进入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轨道外 ,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 ,部分地区有恶化之势 .因此 ,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措施的治理效益是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虽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是绝大部分工作是评价水土…  相似文献   
80.
长期生态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趋势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长期生态研究(LTER)是对生态过程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从而揭示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长期变化。为生态系统评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探讨了长期生态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时空尺度,揭示出长期生态所注重的问题及其对策,并以国际长期生态研究计划为例论述了生态研究所关注的内容并提出了研究的发展趋势,这对中国的长期生态研究及陆地生态系统评价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