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生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通过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对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2次秋季野外调查共收集了92处马鹿(Cervuselaphus)出现数据,利用马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和气候因子3类23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鹿秋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马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76;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热月最高温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较大。植被类型和坡度对马鹿生境分布的影响不大。海拔、年降雨量、气温日较差和最热季平均温度是影响马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马鹿秋季生境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马鹿的高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次适宜及低适宜生境区则分布于高适宜生境区的边缘,而不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地区。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在艾比湖的实际分布状况,也为马鹿生境和生境因子的关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甘肃马鹿夏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的放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扶江  李广  杨逢刚 《生态学报》2003,23(9):1807-1815
为了揭示甘肃马鹿放牧行为的季节差异及其与草地状况和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夏季和冬季在祁连山高山草地进行了观察研究。夏季,甘肃马鹿在灌丛中的采食速度从出牧到午间逐渐加快,午后至归牧变化趋势不明显;觅食速度日动态呈增加趋势;每步采食口数上午逐渐增大,午间最高,下午逐渐减少;在不同草地中,甘肃马鹿活动时间的长短依次为灌丛草地>莎草地>禾草地,采食速度依次为禾草地>莎草地>灌丛草地,觅食速度依次为莎草地>禾草地>灌丛草地,每步采食口数依次为禾草地>灌丛草地>莎草地;采食/反刍时间比2.4,1d反刍4次,反刍前后均采食,归牧前有1次采食高峰。冬季,马鹿的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日变化呈凸抛物线型,午间最高,采食速度与气温显著正相关;觅食速度的日变化呈凹抛物线,午间最低,与气温显著负相关;采食/反刍时间比为4.0,1d反刍2次,归牧前反刍时间较长,其后不再采食。冬季,马鹿的采食时间、反刍时间、采食速度、觅食速度、反刍咀嚼速度、每食团咀嚼次数和反刍总食团数比夏季低,采食行为的日动态较夏季稳定,但反刍行为的个体间差异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23.
贺兰山马鹿冬春季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4~5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冬春季各测定了131个和181个样方的18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贺兰山马鹿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10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 < 0.001),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 < 0.05),相对于冬季生境而言,马鹿春季更偏爱选择以油松和青海云杉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带,灌木密度大、高度高、距离近,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海拔较高,距裸岩较近,隐蔽程度高的生境.典则判别系数显示冬春季马鹿在生境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春季马鹿的分布范围要比冬季更广一些,Wilk's λ值显示冬春季马鹿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 λ = 0.683,x2 = 116.995,df = 13,P < 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冬春季马鹿生境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密度、灌木距离、坡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距裸岩距离和隐蔽级,由这7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冬春季马鹿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9.9%,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22.1%,对冬季的误判率为20.6%.  相似文献   
24.
对一例自然感染住肉孢子虫的塔里木马鹿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集濒死期的塔里木马鹿心、肝、脾、肺、肾、骨骼肌、淋巴结、胃、肠等脏器,10%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各组织瘀血、出血,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尤以嗜酸性粒细胞多见。在骨骼肌组织中观察到了住肉孢子虫包囊,在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内皮细胞中有裂殖子存在,其余各组织未见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  相似文献   
25.
绣线菊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铁娟  赵一之 《植物研究》2000,20(4):361-364
灌木,高约1m。枝条圆柱形,褐色,具灰色条状剥落的树皮;幼枝褐色或紫褐色,密被短柔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或钝,具数枚褐色鳞片,外面被短柔毛。叶倒卵形或矩圆形,长6~24mm,宽3~12m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全缘或先端具3~7齿,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羽状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1~2mm,密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26.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高度适应荒漠生境,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退缩和片段化不仅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而且也因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 不断地加剧了该亚种的濒危程度。为有效的保护该物种, 特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7.
施振旦 《兽类学报》1995,15(1):17-24
本研究探讨了甲状腺功能对雄性马鹿体重和繁殖活动季节性变化的调节作用,试验1从1988年1月(夏季)开始到1989年6月(冬季)结束,对照组5头正常鹿体中,血浆T3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P<0.01),在秋季和冬季较低,春季至秋季早期较高,而3头甲状腺摘除(THX)鹿血浆T3水平在1988年6月后(冬季)降低到不可测水平。在1988年9月以前,二组鹿的体重,睾丸直径和血浆睾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8.
鹿鸣罕山     
黎明前的夜空是暗蓝色的。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高悬在天空,启明星的上方是一轮新月。前面的山峰像一排黑黑的兽齿,分割着天与地。寒气袭人。四周全笼罩在夜色之中。吉普车突突地发动了,发动机的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车灯划破了夜空,在山路上吉普车上下颠簸,跨过冰封的溪流,穿过茂密的山林,我们来到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正沟。今天,与我同行的四人,赤峰来的张工程师,还有保护区的巴特尔,一位当地向导和一位司机,我们的任务是考察罕山的野生马鹿。  相似文献   
29.
马鹿同步发情与妊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记述在贺兰山西侧阿拉善左旗采到的网支蝗科雏蝗二新种,即阿拉善雏蝗Chorthippus alxaensis Zheng,sp.nov,及哈拉乌雏蝗Chorthippus halawuensis Zheng,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