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斑阿蚊、毛抱阿蚊蛹及幼虫的记述关键词黄斑阿蚊,毛抱阿蚊,蛹,幼虫董学书,周红宇,董利民,王学忠(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思茅市665000)DESCRIPTIONSOFTHEPUPAANDLARVAOFARMIGERES(ARMIGERES)T...  相似文献   
92.
比较旋毛虫三个分离株对小鼠感染性和对阿苯达唑的敏感性。从幼虫囊包感染鼠肌肉的平均数量的差异,表明美国株(AM)对昆明株小鼠最易感,其次为黑龙江猪株(HP),黑龙江犬株(HD)的感染性最低,三株的感染性有明显不同。从阿苯达唑损伤幼虫囊包的数量(%)差异,显示美国株对该药物最第三囊包幼虫的受损率(%)最高,黑龙江猪株对阿苯达唑的敏感性最低。提示旋毛虫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可作为其虫种或虫株的区分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3.
黑龙江省哈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至阿城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该路段景观绿化植物共有27种,隶属于15科,25属。其中常绿乔木2种,落叶乔木2种,灌木12种,木质藤本1种,草本花卉6种,草坪及地被植物4种,且多数为落叶植物。对这些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和物候特点所进行的调查为高速公路选择和推广绿化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沿途野生草本植物的研究对减少经济投入和公路两旁绿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4.
农牧交错带系统生产力概念及其对生态重建的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程序  毛留喜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311-2315
论证了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在全球所有同纬度(39°~41°N)地区中是作物生长盛期内光、温及降水条件组合最好的地带,并以初步的实证和观测支持了这一论点,阐述了通过开发能很好地适应自然条件,特别是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总体上虽较严酷而局部具有优势的气候资源的“系统生产力”的新思路;中心选择和应用生物量高、水分效率高、覆盖作用好的新作物和相应的种植制度,围绕生物量“为牧而农”式地实行农牧结合;重“料”于粮草,相应改变传统农业的格局,以大幅度地提高黄土高原地区的系统生产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重建和支柱产业协调发展新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心内科就诊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其中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阿托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肠道乳酸杆菌数量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更明显降低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脂效应,可能与其能调整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大幅提升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川穹内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VCAM-1和PAI-1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两类药物联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动脉粥样硬化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川穹内酯。对比治疗前后VCAM-1和PAI-1的血清浓度变化,统计血液生化检测及超声动脉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两指标均上升,检测发现观察组VCAM-1和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TC、LDL-C、HDL-C及颈动脉IMT和斑块Crous积分的变化均显示,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以川穹内酯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VCAM-1和PAI-1的表达;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i-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择60 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 (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一次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8 周,测定和比较两组患 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hs-CRP 的水平。结果:治疗8 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SBP、DBP、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组更 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压和血清血脂水平,并可减少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旨在为高血压患者PCI术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D组)、瑞舒伐他汀组(RO组)、依达拉奉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组(C组),各40例。ED组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依达拉奉30 mg,每12小时一次;RO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晚一次;C组将2者联合应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天开始用药。观察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 C)、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结果:ED组、RO组、C组CIN的发病率分别为10%、7.5%、2.5%,C组CIN发病率明显低于ED组与R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Scr、BUN、Cys C、MDA浓度明显低于ED组与RO组(P0.05),SOD含量高于ED组与RO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
王娟  刘寓  金萍  何梅  王文慧  杨均 《生物磁学》2014,(8):1525-152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一次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8周,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SBP、DBP、TC、LDL-C、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组更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压和血清血脂水平,并可减少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建立甲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 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 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病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病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 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病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病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