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2020年1—12月,采用半结构式访查法、痕迹跟踪调查法和无人机跟踪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水库涉及区域的亚洲象种群结构、迁移路线等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样方法和3S技术对该区域亚洲象取食植物和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探讨拟建勐阿水库可能对亚洲象迁移活动和人—象冲突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拟建勐阿水库区域活动的亚洲象小种群被称为澜沧江西部种群或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种群,仅由19头亚洲象(10头雄性,9头雌性)组成,有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穿越该区域;(2)在研究区域共统计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2目19科32属33种,基本能满足该象群的取食需求;(3)海拔、坡度、植被隐蔽度及食物资源等生态因子的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包括占总面积14.61%的最适生境和占总面积82.05%的相对适宜生境)都能满足该亚洲象小种群的基本生活需求;(4)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中的1条将因水库建设而阻断,迫使该象群改变原来的迁移路线;(5)水库淹没区的植被将被永久破坏,原本连片的适宜栖息地也将受到进一步切割和压缩影响;(6)当食物资源无法满足亚洲象生存需求时,它们可能会选择进入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食物的农耕区取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人流、车流大量增加,亚洲象与人相遇的概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拟建勐阿水库将淹没1条迁移通道,对亚洲象迁移活动造成阻碍,迫使象群改变路线,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人—象冲突。建议在水库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减少工程项目对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负面影响;水库建设和管理部门、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等应加强对亚洲象活动的监测和预警,避免亚洲象肇事造成人员伤亡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2.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环境相似、不同林龄与连栽代次的桉树林样地和椰树林对照样地,通过2010—2012年连续3a定点取样,研究桉树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分析桉树林种植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4月土壤含水量持续减少,5—6月波动较大,7—10月增加到年内极大值,11—12月降低,但处于年内较高水平。(2)短伐桉树林(二代5年桉树林、三代1年桉树林、三代4年桉树林)、20a桉树林以及10a椰树林5个样地的月均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二代5年桉树林与三代1年桉树林之间以及20a桉树林与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林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短伐桉树林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增大。表层0—30 cm短伐桉树林年均土壤含水量为6.08%,20a桉树林为7.53%,10a椰树林为6.93%;80 cm以下则分别为8.10%、11.72%和11.95%。与10a椰树林、20a桉树林相比,短伐桉树林对土壤深层水分有较大负面影响。(4)短伐桉树林、20a桉树林和10a椰树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由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其中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较大的土层也较深厚。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相比,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较多。(5)连栽代次愈多,林龄越大,土壤含水量愈少;采伐之后1a桉树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桉树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33.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L-天冬氨酸-β-脱羧酶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XG-2-8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影响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3个重要的因素为:玉米浆,多肽朊和装液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到其最适条件分别为:玉米浆浓度0.64%,多肽朊浓度1.21%,装液量14.7...  相似文献   
34.
孙影  刘巍  杨方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5):613-618
探讨贝伐单抗对低剂量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诱导的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U87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将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A.PDT预处置组(ALA:2.3×10-3mol/kg,能量密度:10J/cm2)、贝伐单抗预处置组(1.6×10-5mol/kg)和联合预处置组(ALA—PDT+贝伐单抗),并接受相应处置。第10d,检测PDT照射及相应区域内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表达并种植U87脑胶质瘤细胞,21d后观察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ALA-PDT预处置后新生血管增多、VEGF表达增高,肿瘤体积增大,这些变化在联合预处置组被抑制;贝伐单抗预处置组的血管形态和VEGF表达虽无明显变化,但肿瘤体积减小。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ALA-PDT可通过刺激VEGF表达诱导照射区新生血管形成,这种微环境的改变有利于U87胶质瘤细胞生长,但这些作用可被贝伐单抗所抑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张维维  唐敏  费玲 《生物磁学》2011,(Z1):4796-4800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即:假手术组(S,n=15),心肌梗死对照组(MI,n=15),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n=15)MI组和R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心肌梗死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24h灌等量的生理盐水。瑞舒伐他汀干预组于术后24h直接灌胃法给药,给药剂量以10mg/kg*d计算。干预2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测定,随即处死新西兰大白兔、取出心脏,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在心肌梗死边缘区的蛋白表达。结果:①心脏超声检测表明干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较心肌梗死对照组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心肌梗死对照组增高②干预组心肌梗死边缘区Bax表达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Bcl-2表达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上调Bcl-2的表达,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组(DM组)、2型糖尿病瑞舒伐他汀治疗组(DR组),每组15只。以喂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DM组、DR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25mg/kg链脲佐菌素;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DR组给予瑞舒伐他汀5mg/(kg.d)灌胃,NC组、D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白细胞分化抗原40(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40,CD4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表达水平。结果:DM组、DR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NC组均显著升高(F=33.71~426....  相似文献   
39.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共8周,服药前后测量患者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及NO值,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阿托伐他汀8周治疗后,血清的TC、TG、LDL-C和ox-LDL明显下降,血清的HDL-C以及NO值明显增加,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扩张程度明显增加,这些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使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改变,NO值增加,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