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行带式柠条固沙林防风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观点研究认为:植被覆盖度低于40%,沙地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但在实践观察中发现:在低密度(或覆盖度)时,灌丛的水平分布格局对固定流沙和阻止风沙流的作用差异显著。以低覆盖度(20%-25%)的柠条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GB-228),在2。4月份的盛风季节,测定了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柠条固沙林以及完整的行带式配置和其中一带出现缺口的行带式固沙林内不同部位、不同高度的风速.统计分析风速测定结果发现:(1)当覆盖度在20%-25%时,行带式配置的柠条固沙林内的防风效果比同覆盖度随机分布的在20cm高处高48.4%;50era高处高30.7%;200cm高处高27.4%,且风速越大,行带式配置降低风速的效果越显著,当200cm高风速达到6—7m/s时,行带式的平均防风效果比同覆盖度随机分布的高48.2%;反映出在低覆盖度时,灌丛的水平分布格局成为制约固沙林沙防风效果的重要因素,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成的类似“狭管”流场的局部,有提升风速的作用,导致其林内观测的风速有约41.3%的观测结果超过旷野对照风速,行带式配置的柠条固沙林内没有一个观测结果超过对照风速;这个结果反映出随机分布的柠条固沙林内流场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也成为低覆盖度时,沙地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疏林内同时存在风蚀和积沙和缺口处风速升高的重要因素;(3)行带式配置林内地表粗糙度比随机配置的高5.4-114.4倍,说明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止风蚀、固定流沙的作用;(4)行带式林内出现断带缺口处,其缺口处的风速降低有明显的累加现象;风速抬升现象在一定程度受到制约。这些结果为发展低覆盖度行带式配置的固沙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分析了品质最佳的“小蒿子”防风在其主产区杜尔伯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尤其是防风主要分布的植物群落组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旨在确定防风的栽培条件,为防风的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防风通圣丸,中医临床历来用于解表、清热、攻下,还可治外感风邪、内存蕴热,表里皆实之症等。本文用现代医学及免疫学方法,观察到防风通圣丸醇提液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可使小白鼠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脾脏重量明显增加,还有明显增高白细胞总数的作用。但对末梢血淋巴细胞、胸腺重量和淋巴细胞ANAE测定以及对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高寒沙地人工林的气流场特征与防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造林是高寒沙地极具生态修复效益与生态挑战的治沙技术。该研究选取青海湖沙地8~10年生的沙棘、乌柳、樟子松和小叶杨人工林作为观测对象,采用手持气象仪结合样方调查方法观测林地2008~2018年的风况环境的时空变化,分析植株附近气流场和防风功能的植物种、高度层和年变化。结果表明:(1)植株株后的气流降幅(20%~85%)和植株有效防护距离(1.0~10.0 m)存在显著的植物种和高度层差异,乌柳和小叶杨(50%~85%,3.5~8.0 m)均大于沙棘和樟子松(20%~65%,1.0~2.0 m)。(2)植株附近流速的方位差异表现为株前>株侧>株后,流向上的方位差异较小;多株植物间的南北通道和中心区成为气流高速区。(3)人工林地植物的防风功能主要表现在中下层(风速降幅18%~76%),且表现为樟子松>乌柳>沙棘>小叶杨,在10年间增长了5%~15%,对应各林地地表输沙率近6年降低了30%~90%,临界起沙风速增大2.0~3.0 m/s。研究发现,人工林的防风机制主要为营造植株不同部位的令流速流向差异来削减风能,4种人工林植物的适宜造林规格为1.0~2.0 m。  相似文献   
25.
防风种子幼苗切段,在含有1mg/1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产生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经液体培养,获得含有高比例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在含有1.5%纤维素酶、0.3%果胶酶、0.5%蜗牛酶、5mmol/lCaCl_2、1mmol/lKH_2PO_4、0.6mol/l 甘露酐、pH5.8的混合酶液中,在25℃条件下,经过5小时消化,获得了原生质体。在含有 1mg/12,4-D+0.5mg/l 玉米素的修改的 MS 培养基中,原生质体第4天出现了第一次分裂;约40天后,形成0.5—1mm 的细胞团。把它们转移到含有0.5mg/l 玉米素的液体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中,逐步发育成胚状体。在不含激素的 MS 固体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6.
防风悬浮培养中的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试管苗幼根接种在含0.5 m g/L 2,4-D 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继而在含10% 椰子乳和0.5 m g/L 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分散建立了细胞悬浮物。至胚性细胞团产生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中形成体细胞胚。观察了从单细胞直到球形胚发生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在胚性细胞团阶段细胞内出现周质内质网,它的出现可能与细胞团向原胚过渡时的特殊代谢相联系。从单细胞至原胚各阶段细胞内均含有圆球体,到原胚时数量大增,而且其中央电子致密的基质变小变浅,周边部分扩大并更加透明,暗示圆球体在胚胎发生早期起着贮藏蛋白或脂蛋白的作用,后来消耗于原胚的建成而衍生为脂滴。球形胚阶段,在很多细胞的液泡中出现团块状的液泡蛋白。此外还观察到,悬浮培养时单细胞的聚集能促进体细胞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试管苗的根尖,下胚轴或叶柄切段在含有1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液体振荡培养,形成含有大量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用含有 Onozuka R-10 1.5%、Mace-rozyme R-10 0.3%、蜗牛酶0.5%、CaCl_2 5mmol/l 和甘露醇0.6 mol/l(pH=5.8)的酶液从胚性细胞团游离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的第4天出现第一次分裂,50天左右形成的细胞团大小为1—2mm。这些细胞团在含有0.5 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在含有0.1 mg/l 6-BA 或0.1 mg/l 2,4-D+0.5mg/l 6-BA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8.
防风属的属名直到1992年中国植物志55(3)卷出版以前都是用Ledebouriella,而1992年以后则改Saposhnikovia,因而,前在中国有否具体分布,一直未见可靠资料和标本。虽然,早在1991年,吴征镒教授在云南植物研究:增刊Ⅳ:76中,就将Ledebouriella称作“假北防风”,“分布于阿尔泰至华北”,显系泛指,故1992年的中国植物志55(3)卷并没有收录。本根据我们的标本,报道Ledebouriella属及模式种:Ledebouriella multifora(Ledeb.)H.Wolff.  相似文献   
29.
羊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4种密度羊草种群的温室模拟试验,分析了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期呈增加的趋势,且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密度间羊草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密度羊草种群的根冠比随生长进程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环境因子是影响羊草种群根冠比变化的主导因素;单株羊草及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但幂函数指数与系数随羊草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资源竞争引起的微环境差异导致了羊草种群根冠比的动态变化,可为定量研究光合产物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磁场对防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防风的离体培养国内学者相继进行了研究,余绍华等(1985)用幼叶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芽;慈忠玲和陈惠民(1995,1996)通过悬浮培养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及再生植株,对单细胞至球形胚形成的各阶段作了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并对其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进行了分析;盛世红和陈惠民(1990)用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但目前还未见磁场对防风胚状体发生和发育影响方面的报告。关于生物磁学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赵成章(1980)研究了磁场对水稻花粉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王曼丝和李鸣镝(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