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厦门城市生态林改造树种评价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市本岛马尾松生态林实施林相改造,选择44种阔叶树在林下套种,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适应性、生长特点和抗逆性.结果表明,木荷等15种树种适应性较强,尾巨桉等7种树种的生长性状良好;结合不同树种的景观效果、美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适宜林相改造的11种骨干树种为枫香、木荷、大叶榕、马占相思、天竺桂、小叶榕、山杜英、红锥、樟树、尾巨桉、杨梅等.  相似文献   
52.
门前有槐     
植物除以自身的自然功能参与人类的生活外,还由于其名称的谐音、象征特性及所包含的吉祥寓意等,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功能,作为口彩词或者吉祥物来表达不同的祝愿和向往,以及作为某些特定事物的象征。槐树就是这样一种有着丰富民俗和历史文化内含以及广泛利用价值的植物树种。  相似文献   
53.
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对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林分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有两个树种凋落物覆盖的几个杉阔混交林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只有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 ,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这 3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具有凋落物种类最多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最高。除了土壤酶活性升高之外 ,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仅有一种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采用杉木叶凋落物与不同阔叶树种凋落物处理土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凋落物投放量和 (1 5NH4 ) 2 SO4 施用量相同的控制条件下 ,随着投放的凋落物树种组成的增加 ,土壤中 1 5N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 ,而其损失量却随之减少 ;土壤中杉木幼树对于 1 5N的吸收量以及杉木幼树的单株鲜重也随着处理凋落物组成树种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不同树种数量的凋落物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可见随着凋落物树种多样性的增加 ,不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两个基本的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保蓄功能以及保证幼树良好生长等的生态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4.
黄宇  冯宗炜  汪思龙  于小军  高红  王清奎 《生态学报》2004,24(10):2192-2199
第 1代人工杉木林皆伐后 ,3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即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固 N阔叶树混交林和杉木与非固 N阔叶树混交林 ,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杉树与阔叶树混交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微生物商 (Cmic:Corg)上升 ,代谢商 (q CO2 )稍有下降 ,但杉木与固 N树种的混交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比杉木与非固 N树种混交好 ;相反 ,杉木连载只能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逐渐恶化 ;土壤溶液中 ,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一些离子浓度 ,如 SO2 - 4,Cl- ,Na 和 Mg2 ,在杉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 ,而主要受系统内影响较大的一些离子 ,如 K 和NH 4,NO- 3,在经营模式间变异较小 ;H 和 Al3 浓度也是杉木纯林比混交林高。另外 ,研究结果还表明 ,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 ,所以可以将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作为红黄壤地区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55.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树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调查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随森林循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1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林隙阶段 ( G)占 38.5 0 % ,建立阶段 ( B)占 2 8.5 0 % ,成熟阶段 ( M)占 2 7.0 0 % ,衰退阶段 ( D)占 6 .0 0 %。 ( 2 )热带山地雨林中乔木树种的密度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趋势是由 G→B→M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成熟阶段达到最大 ,而到衰退阶段又趋于下降。灌木树种则表现出 G阶段斑块的密度最大 ,B阶段的最小 ,从 B到 M有所增加 ,到 D又稍有下降。 ( 3)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径级的树木的密度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 ,其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不同阶段斑块内的空间、环境及物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 4 )热带山地雨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单株材积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较为平缓 ,而平均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之变化较为陡急。 ( 5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 ,其中 G和 B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较接近 ,M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 ,D阶段则最小。  相似文献   
56.
辽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杨树新无性系的引进与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昌图县前双井镇以引进的6个无性系新品种杨树为材料,用乡土杨富杂Ⅱ号为对照作栽培比较试验,观察其生长量,抗寒性,感病性,感虫性等指标,用评分法评价各种综合表现的优劣。结果表明,N-119杨各项指标明显地超过对照,并优于其它品种,可扩大栽培,赛路杨生长量明显地超过本地乡土杨,且感病性,抗寒性等方面等于或接近对照,有一定的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57.
蒙古扁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以试图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扁桃,促进蒙古扁桃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金银花植株上的一种药用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准常绿灌木,是美国科洛拉多州立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栽培试验、选育出的一种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树种,是我国西部荒漠盐碱土造林绿化和草场建设的新优树种。 四翅滨藜株高1米左右,灌木状多分枝,当年生枝绿色或绿  相似文献   
59.
古老而美丽的牛津大学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真 《生命世界》2002,(1):42-43
当你步入牛津植物园时,在入口处的右边,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棵长青茁壮的荷花木兰树,至今它已是120多岁高龄的长者,每到夏末季节,绚丽的乳白色花朵依然挂满枝头。沿着植物园围墙的内侧,花团锦簇,并形成了宽阔的花坛。这里的植物按照北美、中国、南非、智利等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进行种植。牛津植物园收集了两百余种斑叶植物,其中许多种植物,还是牛津大学首任植物学教授莫里森(Morison),于17世纪70年代亲手培育的众多植物的后代。在长矩形苗圃里,所有植物按其所属的各科进行排列,这是采纳了19世纪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各 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也搞得热火朝天。在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中,绿化造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绿化造林的核心问题是栽什么树。 近几年,笔者到过一些风景旅游区,对于某些风景旅游区的绿化,有不同看法。例如,四川盆地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潮湿的气候非常有利于常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