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5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206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山东蛾眉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经典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东分布的蛾眉蕨属3种植物(其中山东蛾眉蕨Lunathyium shandong-ense J.X.Li et F.Z.Li为1新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其孢子形态、周壁纹饰,在种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故为本属植物的种间分类提供了孢子形态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蛾眉蕨属与其亲缘属间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93.
1983年,Lohka和Masui首先报道,用精子染色质与卵提取物一起温育,可以组装成具有典型结构的细胞核。这种核不仅具有合成DNA的能力,而且还能进入M期。同年,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95.
海拔4520m健康人安静及运动负荷下的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6.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马可 《病毒学报》1989,5(1):77-82
  相似文献   
97.
张竞  刘敏芝 《动物学报》1989,35(3):279-286
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内脏痛、躯体痛和触觉刺激对大鼠丘脑后核(PO)中770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其中305(38.3%)个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103(13.4%)个对触觉刺激起反应。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对躯体痛和内脏痛刺激均起反应且反应形式相同,少数反应不同或相反,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多数也对两种伤害性刺激均起反应,只对触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很少。  相似文献   
98.
范果仪  孙文静 《动物学报》1989,35(1):111-112
毛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组织,曾有报道,随个体年龄增长或某些疾病及药物会引起哺乳动物毛表面的毛小皮鳞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fujita et al.,1971)。所以毛形的变化可用于检测或筛选某些药物的疗效,其明显优点是取材对机体无损伤,且简单易行,又便于重复实验。 本实验用Wistar种雄性大鼠,饲以中药复方人参茎叶皂甙(简称8401,由沈阳中医研究所药理室处方设计,本溪市中药制药厂制备),观察其对毛形变化的影响,并与饲以人参根皂甙大鼠毛对比,以观  相似文献   
99.
兔下丘脑室旁核刺激引起的肾交感神经传出活动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富维骏  陈建国 《生理学报》1989,41(2):111-119
本实验用家兔,氯醛糖及尿酯混合静脉麻醉,制动,人工呼吸,颈部分离出三对神经——迷走、窦及主动脉神经,以备实验中切断。记录股动脉压、肾交感神经传出性放电活动(RSED)及其频率幅度直方图。借助脑立体定向仪刺激下丘脑室旁核,当刺激较强时,在交感神经放电短暂增加之后,可引起血压升高及RSED抑制。这一抑制过程可分为两个时相:血压不变期间的初期抑制时相及与血压升高同时并存的后期抑制时相。实验发现RSED总抑制时程及后期抑制时程均与血压变动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初期抑制时程与血压变动无相关关系。切断压力感受性神经前后,虽初期抑制时程的均值无显著差异,但在切断压力感受性神经后,总抑制时程及后期抑制时程的均值大大缩短。当用较弱刺激施于室旁核时,可不引起血压变化,但仍能引起RSED抑制。这个抑制亦可因切断压力感受神经而显著缩短。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 在中枢内存在着一个室旁核-肾交感传出系统的抑制机制;(2) 初期抑制来源于中枢性抑制机制,而后期抑制时相主要来源于压力感受性反射,但亦有中枢抑制机制的参与;(3) RSED的中枢抑制可能并不是兴奋后压抑,而是自室旁核至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主动性抑制。  相似文献   
100.
余启祥  高菊芳 《生理学报》1989,41(3):231-240
本文用电生理学和HRP示踪法,研究了大鼠海马-小脑皮层投射的空间分布,小脑皮层的海马投射区与其深部核团间的纤维联系。 电生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背侧海马CA_1/CA_3区,均可使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浦肯野细胞产生顺行多突触的诱发简单锋电位和复杂锋电位反应。提示背侧海马CA_1/CA_3区与小脑皮层之间有经苔状纤维和攀缘纤维的多突触投射。实验证明,大鼠的这一投射的终止区域,集中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中线外侧0.8—1.4mm的范围内;并且来自CA_1区的投射以对侧性为主,CA_3区的投射以同侧性为主。HRP示踪的实验表明,背侧海马CA_1/CA_3区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投射区是小脑纵区组构的间位区,该区皮层与间位核之间存在着交互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