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盐酸托莫西汀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溶液(40:60:0.5,冰醋酸调pH至6.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室温.结果:有关物质与盐酸托莫西汀分离良好,盐酸托莫西汀在2.0~50.0mg·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7%),检测限为80 μg·L-1(S/N=3).盐酸托莫西汀与有关物质分离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盐酸托莫西汀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91例抑郁症患者,按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4周后HAMD量表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NPY、BDNF、5-HT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血清NPY、BDNF、5-HT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估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利格列汀(2.5、5和10 mg/kg) +I/R组,每组均为8只小鼠。不同剂量利格列汀组小鼠均在I/R前3周连续灌胃给药。采用小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1 h诱导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8)和及梗死体积(n=4);再灌注48 h处死小鼠,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磷酸化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n=4)。结果: 与I/R组相比,利他列汀预处理组小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小鼠再灌注48 h后,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SH、PI3K、p-Akt和mTO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利格列汀对I/R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人自然杀伤(NK)细胞在CD137抗体作用下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介导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NK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检测实验分组:阴性对照组(未用人CD137抗体处理的NK细胞)、CD137抗体处理组(10μg/mL人CD137抗体处理4 h的NK细胞);NK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分组:根据体系中是否添加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分为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NK细胞表面CD16分子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N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8组反应体系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EGFR低表达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的杀伤比例,并采用t检验或析因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137抗体处理组CD16+NK细胞比例(79.57﹪±0.92﹪比90.43﹪±0.67﹪)、细胞因子IFN-γ浓度[(388.90±7.02)pg/mL比(523.90±1.90)pg/mL]和TNF-α浓度[(20.59±4.09)pg/mL比(47.22±2.14)pg/m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MB-231细胞杀伤的三因素析因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人CD137抗体和西妥昔单抗3个因素分别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都有作用(F=5227.276、201.473、1792.242,P均<0.001),3个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也都有作用(F=183.903、1517.187、33.483,P均<0.001),3个因素的二级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05,P<0.001)。结论人CD137抗体可增强NK细胞分泌细胞毒性因子IFN-γ和TNF-α的能力,同时可上调NK细胞表面CD16分子的表达,从而使得NK细胞可能通过西妥昔单抗介导的ADCC作用增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低剂量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压力(CUMS)抑郁小鼠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取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7只)和抑郁症模型组(Model,35只),Model组小鼠给予限制塑料管内、鼠笼倾斜、不筑巢、拥挤环境、明暗颠倒、白噪声等6种刺激,每种刺激随机且不同时出现2次,共刺激4周建立CUMS模型。随后35只Model组鼠随机分为CUMS组(8只)、氟西汀组(Fluoxetine,9只)、rTMS组(9只)和rTMS+Fluoxetine组(9只)。Fluoxetine组给予腹腔注射氟西汀5 mg/(kg·d),rTMS组给予10 Hz频率刺激,rTMS+Fluoxetine组给予腹腔注射氟西汀5 mg/(kg·d)和10 Hz频率刺激,Control和CUMS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伪刺激,各组均连续干预4周,随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最后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Fluoxetine与rTMS的交互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比,CUMS组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升高(P<0.05),蔗糖实验中糖喜好程度、旷场实验中心运动次数和体重变化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CUMS组比,rTMS组、Fluoxetine组和rTMS+Fluoxetine组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蔗糖实验中糖喜好程度和旷场实验中心运动次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rTMS+Fluoxetine组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P<0.05),但体重变化率仅rTMS+Fluoxetine组有变化(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或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CUMS小鼠抑郁状态,其中联合应用的干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氟西汀或rTMS的效果,且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 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 m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释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生长抑素(SS)、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参苓白术散,治疗周期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SS、NP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S、NPY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并能调节患者体内异常变化的血浆SS、NPY水平.  相似文献   
108.
川金丝猴(Rhinopithee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科学研究和物种保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陕西秦岭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北界。图片显示了野生秦岭川金丝猴的社会单元——一雄多雌家庭单元,在此基础上聚合成群。多年的研究得出川金丝猴是具有多重社会结构水平的灵长类物种。  相似文献   
109.
以鄂尔多斯市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TM的多波段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获得保护区植被类型图,利用1∶5万地形图生成的DEM和1∶40万土壤图,应用叠加分析技术重点揭示了珍稀植物四合木(Tetranea mongol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的分布与海拔、坡度和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利用叠加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植物分布与其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珍稀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野生鸟类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冬平  肖文发  陆军  张正旺 《生态学报》2011,31(22):6959-6966
由于具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和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鸟类活动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带来了潜在风险.自20世纪以来,以禽霍乱、禽波特淋菌病、西尼罗河热、禽流感等为代表的鸟类疾病频繁暴发,导致为数众多的野生鸟类、家禽甚至人类死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鸟类传染性疾病的生态学特征、疾病对鸟类与人类社会的影响、鸟类对疾病的传播、鸟类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等方面对野生鸟类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不同疾病导致的鸟类死亡量、易感物种数量、暴发频率和地理扩散等特征差异显著.20世纪以来,疾病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七大威胁因子之一.疾病可能造成鸟类大量死亡,从而对鸟类种群,特别是濒危鸟类种群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人畜共患病还会导致家禽家畜甚至人类的死亡,从而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野生鸟类作为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其移动和迁徙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开展全面的监测活动和建立疾病预警体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