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7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417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高效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突变体EGFPmut2的基因标记内生固氮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xytoca (Fluegge)Lautrop)SA2,用标记菌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在接种后1、2、4 、8、12、16和21d,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水稻鲜根进行光学切片,显示了标记菌从水稻根成熟区表面向根内入侵的过程。定殖在根表面的标记菌主要从侧根伸出的位置侵入侧根皮层,从邻近发生侧根的位置进入内皮层和维管柱。SA2还能从初生根成熟区无侧根伸出的位置侵入皮层向维管柱迁移。SA2入侵水稻根引发了水稻根局部的过敏反应以阻滞细菌地下海主侵,表现为侵入根内的细菌周围的根细胞细胞壁变厚,在蓝光下发出很强的黄绿荧光。  相似文献   
992.
异质养分环境中一年生分蘖草本黍根系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黍(Panicum miliaceum L.)根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作研究了黍根系从起始斑块向目标斑块水平生长时,时始斑块和目标斑块养分水平根生长的影响,就低养分起始珏块而言,粗根生物量,粗根长度,粗根表面积和细极长度在高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均小于其在低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而细根长度及其密度,细根表面积指及其密度的变化恰好相反,就高养分起始斑块而言,高养分目标斑块的细根长度,细根长度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数和细根表面积密均不于低养分目标斑块,而粗根对目标斑块中养分状的反应不明显。当黍根系从桢的起始斑块进入不同的目标斑块后,目标斑块的养分状况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无影响,而显影响细根长度和表现积,这指示细根是通过长度和表面积可塑性而不是生物量变化响应目标斑块中的养分差异。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Ⅰ. 海金沙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 外,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1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少数为单 裂缝,其表面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①瘤状纹饰,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②表面平滑,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yunnanense、L. volubile 等属此类型;③疣状纹饰,L. 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④网穴状纹饰,L. scandens,L.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此文还对海金沙属的孢子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生态型摩西球囊霉菌株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4个NaCl水平下(0、1、2和3g/k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的2个菌株M1和M2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M1自非盐渍土壤分离,M2自盐渍土壤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盐水平下2个菌株对棉花根系的侵染率为20%~40%,M2的侵染率高于M1;这两个菌株对棉花在盐胁迫环境下的生长状况都有一定的促进,其中Ml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M2的,并且在NaCl水平为2和3g/kg时,两菌株对棉花生长的效应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菌株对植株吸收矿质元素的作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接种M1的植株含磷量在4个盐水平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接种M2处理的植株含磷量只是在0和1g/kg NaCl时显著高于对照。在2和3g/kg NaCl时略低于对照,并显著低于接种M1处理的。在4个NaCl水平下,接种M1的植株钠和氯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接种M2的植株氯含量在1~3g/kg 3个NaCl水平下、钠含量在2和3g/kg 2个NaCl水平下不仅显著高于对照,同时也显著高于接种M1的植株氯和钠含量。这些差异是M1和M2两菌株对提高棉花耐盐性作用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说明不同生态型AM真菌菌株对植物的耐盐性的影响力不同,这与真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中华倒刺鲃鳃上的粘体虫一新种,即倒刺鲃粘体Myxosoma spinibarbi sp.nov.;寄生于白鲢肾中的碘泡虫一新种,即马氏碘泡虫Myxobolus mai sp.nov.,将2种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6.
土壤可溶性无机磷对微生物生物量磷测定的干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林启美 《生态学报》2001,21(6):993-996
对于可溶性无机磷含量高于50mg/kg土的土壤,薰蒸处理前必须去除这部分磷,否则将严重干扰微生物量磷的测定,讨论了去除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氯化苄分别从真菌顶头孢(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和产黄头孢(Acremonium chrysogenum)中提取总DNA,通过PCR方法扩增脱乙酰氧基头孢菌素C合成酶/羟化酶基因cefEF,结果只能从产黄头孢DNA中扩增出cefEF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与已报道的基因序列只有3个碱基的差异,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只有2个氨基酸有差异,并未涉及活性中心。同时表明,国外所指的与该酶有关的顶头孢(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Acremonium chrysogenum)对应的是国内的产黄头孢(Acremonium chrysogenum)。  相似文献   
998.
海涂围滩养鱼生态系统中藻类种群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滩涂养鱼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结构等,结果表明共有7门127种,年平均143.92×106个/L、平均生物量105.60mg/L;藻类种群结构、数量、生物量等存在动态变化;结构上以蓝、绿、硅藻门为主,裸、隐、黄、甲藻门为次要门类,绿藻门的种数最多并且占绝对优势;春季绿、硅藻门的数量和生物量大于蓝藻门,夏季蓝藻门藻数远多于其他藻类,秋季蓝、绿、硅藻门生物量接近;藻类组成与异龙湖接近、生物量较其小,但远超过洞庭湖区高产塘的生物量上限。  相似文献   
999.
小球藻的异养生长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丽君  杨汝德  肖恒 《广西植物》2001,21(4):353-357
对小球藻异养培养中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镁离子以及其他培养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测定了小球藻的生长曲线。优化结果 :C∶ N为 4∶ 1~ 5∶ 1 ,硫酸镁的量为 1 g/L;培养条件为 :p H6~ 7,接种量1 0 % ,温度 3 0°C。在此条件下 ,异养培养小球藻 ,其 OD值可达 1 8,蛋白质为 3 0 % ,叶绿素含量为 1 .2 %。  相似文献   
1000.
对程海螺旋藻玻璃温室-半封闭跑道式循环培养池中的细菌、真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总数通常为10^4-10^7个/mL,并且随培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波动;养殖藻的报废与细胞总数有一定关系,与藻种抗逆性关系更大;在鉴定,优势菌为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束丝菌属(Ozonium)等;少数菌株能明显抑制或促进螺旋藻生长,主要是通过其代谢物对藻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