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俞斌  夏会龙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615-16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茶籽粕和EDTA对土壤中重金属镍和锌形态变化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籽粕施用量的增加,甘蔗根、茎、叶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EDTA处理甘蔗茎、叶的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茶籽粕和EDTA的添加提高了土壤中酸溶态镍和锌含量,促进甘蔗对镍和锌的吸收及向地上部位转运,并且随着茶籽粕施用量的增加,其促进效果逐渐增强.与EDTA相比,茶籽粕对提高甘蔗体内镍和锌积累量效果明显,使甘蔗从土壤中迁移出更多的镍和锌.甘蔗茎、叶中镍和锌含量与茶籽粕的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根中镍和锌含量与茶籽粕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2.
植物采矿是利用超积累植物高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从中提取、冶炼金属产品,在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实现金属的资源化。全世界广泛分布着自然风化的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因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及资源价值,被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具备经济效益的土壤修复技术,在此类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植物采矿技术关键过程主要包括超积累植物镍高选择性根际环境响应、植物镍高效吸收转运以及生物质中镍高附加值资源化等过程。近30年,污染土壤中镍的植物采矿已经在美国、阿尔巴尼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进行了野外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相关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中通过综述植物采矿技术的关键过程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中的瓶颈,为接下来植物采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在全世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3.
伴随着人类对有益元素认识的逐渐提高,其作用机制和特点被不断研究和利用,除硅、硒等非金属类有益元素外,钠、钛、铝等金属类有益元素也在维护作物健康和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整理阐述了有益金属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有益金属元素的施用浓度及其与农药或其生物刺激素联合施用技术,可实现促进作物生长,防控病虫害,提高作物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用成年杂种犬建立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增高犬牙槽嵴动物模型,为下一步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行下颌后牙牙槽嵴增高术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只。全麻下拔除双侧下颌4个前磨牙和第一磨牙,1个月后拍摄双侧后牙区X线光片,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采用4种类型的牵张器随机在4只犬的下颌两侧行牵张手术并观察牵张后1周和1月牙槽嵴增高的情况。结果拔牙后1个月,牙槽嵴黏膜愈合良好。X线片示下颌神经管清晰可见,其上方牙槽窝内有较低密度骨质存在。放置4种牵张器牵张术后1周、1月后牙槽嵴增高的高度分别为3.24 mm、3.76 mm、4.58 mm、5.09 mm;3.15 mm、3.67 mm、4.64 mm、5.01mm,术后一周X线可见后有明显的牵张间隙,1月时牵张区有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结论犬耐受力强,后牙区下颌骨体积大,手术易操作,是理想的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拔牙后1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可以进行牵张手术。D组"S"形牵张器牵张后的高度比较理想,能满足后期种植体的植入。  相似文献   
57.
目的:在动物体内进行新型钛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TAI纯钛板材(Ti≥99.9%,宝鸡英耐特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通过对钛材料的喷砂、酸蚀、碱热等处理后,构建微纳双级骨仿生结构。对处理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后,再经过兔皮下实验、小鼠急性溶血性实验确定此种材料的体内安全性。结果: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具有微纳复合结构,与骨组织表面形态更为接近,从仿生学出发,更利于骨组织愈合与抑制骨组织周围炎的发生。2.皮下植入实验结果: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与只经过喷砂酸蚀的对照组对生物组织无明显刺激,未见明显的周围组织炎。3.急性毒性实验:未见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与只经过喷砂酸蚀的对照组出现明显的生物学反应,未见明显体重下降。结论:新型表面处理钛材料在生物安全性的动物体外实验方面无异常,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58.
一种新型网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触媒钛羟基磷灰石网膜(PTAF)具有吸附和酶催化的特点,研究其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条件下,PTAF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率为100%.在没有紫外照射的条件下,PTAF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率为99.99%, 与对照组相比,PTAF膜抑制病毒的效率是HAF膜的1 000倍以上.研究结果提示,PTAF在预防SARS冠状病毒及其他病毒性疾病流行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2 .2 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后第 3天用稻白叶枯菌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挑战接种 ,硝酸镍处理的稻苗病情比对照明显减轻 ,并且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上升 ,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明显下降 ,H2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 ,H2 O2 积累与镍诱导的抗病作用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60.
有机肥对桃园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4—2005年在北京市平谷区有机桃园设置不同有机肥处理:2年连续施有机肥,年均67 500 kg·hm-2(T1);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135 000 kg·hm-2(T2);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施有机肥67 500 kg·hm-2(T3);不施肥对照(CK),并于2006年对0~120 cm土层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土壤中硝态氮分布较均匀,T1和T3在0~120 cm土层硝态氮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其中60 cm以上较高,在60~120 cm逐渐降低;而T2土壤硝态氮浓度由浅到深逐渐增加,峰值出现在100~120 cm土层,其在60 cm以下土层的硝态氮浓度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说明过量施用有机肥易导致硝态氮的淋失.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的浓度和分布与多年施氮总量、最近一年施氮量和检测点与树的距离呈显著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有机肥施用与土壤剖面硝态氮浓度之间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