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藏耳蕨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麦耳蕨 新种 Polystichum tangmaiense H. S. Kung et Y. Tateishi, sp. nov. Species nova P. discreto (Don) J. Sm. proxima, sed magnitudine minore, lamina latelanceolata vel late oblanceolata, pinnula subrhomboidea vel oblique oblonga differt. Tota planta c. 25 cm alta. Rhizoma erectum, paleis brunneis, lanceolatis dense obtec-  相似文献   
32.
湖南省蹄盖蕨科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在湖南省新发现的蹄盖蕨科植物10属,36种。  相似文献   
33.
银额果蝇自然群体中的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文  凌发瑶 《遗传学报》1994,21(4):263-274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银额果蝇群体进行了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现生银额果蝇种群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群,即东部、中部和西部群体,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我们推测,银额果蝇可能起源于马来半岛南部和加里曼丹岛一带,起初分成东西两支向北扩散,东支发展成现在的东部群体;西支则在中南半岛北部又分成两个支系,从而形成了现生银额果蝇群体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理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4.
银合欢叶代麸皮栽培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5.
三种速生固氮树木屑栽培猴头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6.
据目前国内外高校植物学教材记载,真蕨类植物的精子器、颈卵器和假根均产生于原叶体(配子体)的腹面(下面),但我们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铁线蕨(Adianlus capillus-veneris L.)的原叶体大多在腹面和背面均产生精子器、颈卵器和假根。  相似文献   
37.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个体间遗传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蓝菲  廖飒 《动物学研究》1993,14(4):355-359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的银鲫雌核发育系,红鲤和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鳍的5种不同的同工酶及蛋白表型的差异,表明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表型上的差异主要是来自银鲫种内的遗传差异(不同的雌核发育系)。来源于同一个银鲫雌核发育系的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个体间的EST同工酶出现差异,并与父体红鲤的EST同工酶的多态性相关,因此,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个体间的异质性也包含了来自父本的遗传影响。在所检测  相似文献   
38.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39.
40.
为研究两栖类在冬眠期及其前后消化道嗜银细胞是否参与冬眠期的消化调节,本文以牛蛙(Rana catesbeiana)为实验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冬眠期前(n = 10)、冬眠期(n = 10)和冬眠期后(n = 10)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牛蛙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在冬眠期、冬眠期前及冬眠期后无差异,均为锥体型、梭型和椭圆型;牛蛙消化道各部位具有外分泌功能的锥体型和梭形嗜银细胞密度在3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具有内分泌功能的椭圆型嗜银细胞密度(P < 0.01);3个时期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位于空肠处,但低谷有所不同,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牛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低谷位于食管,而冬眠期其分布密度低谷位于贲门;3个时期相比,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幽门处分布密度差异不显著(P > 0.05),其余部位均有差异,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中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冬眠期显著高于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P < 0.05);冬眠期前和冬眠期后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呈倒“U”型趋势,冬眠期分布密度呈现“~”型趋势。结合相关研究,推测牛蛙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改变可能与机体适应不同生理状态及消化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