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3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罗杰  梅兴国 《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11):1286-1290
为进一步提高红豆杉 (Taxuschinensis (Pilg.)Rehd .)细胞培养过程中紫杉醇的产量 ,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5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研究表明 ,培养过程中第 16天添加含 2 0g/L蔗糖的补料培养液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的合成。 2 0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 :2 0 %饱和度培养时紫杉醇含量最高 (0 .98mg/gDW) ,但 4 0 %~ 6 0 %溶氧饱和度能提高紫杉醇的产量。进一步研究表明 ,细胞在 6 0 %溶氧饱和度培养 2 0d后转入 2 0 %溶氧饱和度继续培养 12d ,能显著提高紫杉醇产量。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时 ,2 0L反应器中红豆杉细胞培养紫杉醇产量可达 18.7mg/L。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新的抑制剂K-23对波菜(Spinacia oleracea Mill.) PSⅡ放氧活性和2,6-dichlorophenol indophenol(DCIP)光还原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抑制剂K-23在低浓度时对PSⅡ放氧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DCIP光还原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在高浓度时抑制PSⅡ放氧活性和DCIP光还原.对K-23的抑制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为进一步提高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 Rehd.)细胞培养过程中紫杉醇的产量,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5 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研究表明,培养过程中第16天添加含20 g/L蔗糖的补料培养液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的合成.20 L反应器中补料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20%饱和度培养时紫杉醇含量最高(0.98 mg/g DW),但40%~60%溶氧饱和度能提高紫杉醇的产量.进一步研究表明,细胞在60%溶氧饱和度培养20 d后转入20%溶氧饱和度继续培养12 d,能显著提高紫杉醇产量.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时,20 L反应器中红豆杉细胞培养紫杉醇产量可达18.7 mg/L.  相似文献   
994.
铁反应元件 (IRE)具有的高度保守的RNA茎环结构 ,是胞质中IRE结合铁调控蛋白 (IRP)的位点。IRP与IRE的结合受细胞内铁含量的调控 ,与铁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与铁代谢有关的基因在 5′UTR或 3′UTR都存在IRE。当铁离子缺乏时 ,IRE与IRP结合 ,使核糖体的翻译进程受阻 ,抑制mRNA的翻译 ;而当铁离子浓度较高时 ,IRP就释放IRE ,促进翻译。因此 ,IRE在 5′UTR调节着翻译的起始[1] 。如果IRE位于 3′UTR ,IRE与IRP的结合可以稳定mRNA并预防其被降解。所有已知的IRE均为C1G5型 ,即环的 1号和 5号碱基位置分别是保守的C和G ;另外还存在一类体外合成的U1A5型IRE ,即环的 1号和 5号碱基位置分别是保守的U和A ,能够在体外有效地结合IRP。由于IRE与铁代谢、氧化性损伤 (oxidativestress)和衰老等过程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临床及新药研制等方面都很受重视。通过改进搜索IRE的算法 ,用计算机程序对人与鼠的mRNA非编码区(UTR)序列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搜索 ,期望找出可能存在的C1G5或U1A5类型的IRE ,或包含这两种类型IRE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5.
叠氮钠损伤的神经元内硫氧还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应激与许多神经退变病有关,而线粒体损伤是氧化应激加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细胞活性检测(MTT法)、形态学观察,分析NaN_3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并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NaN_3损伤后神经元内疏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mRNA水平的改变,以阐明这一重要的氧还调节蛋白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表明NaN_3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损伤神经元,降低Trx表达水平。提示:神经元内呼吸链受损引起Trx表达减少,从而减弱神经元内氧还调节功能,最终引起神经元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996.
应用多晶铁纤维提高肿瘤热疗疗效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肿瘤热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癌手段,但是对于人体深层部位的肿瘤,由于人体内各部脏器组织对电磁波的干扰及人体内各部分物理特性的非均匀性,肿瘤热疗的疗效并不显。本提出一种提高肿瘤热疗疗效的新方法,它能使肿瘤热疗既适用于浅层肿瘤的治疗又适用于深层肿瘤的治疗:通过静脉注射将多晶铁纤维注入血管,利用稳恒梯度磁场诱导多晶铁纤维定位于肿瘤病灶局部,然后在微波照射下,多晶铁纤维将有效地吸收微波能量,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对肿瘤组织加热,杀灭肿瘤细胞。本对多晶铁纤维提高肿瘤热疗疗效的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并得出重要结论;多晶铁纤维通过很强的畴壁运动损耗和宏观涡流损耗将入射的微波能量转换成热能从而对肿瘤加温;热疗过程中当微波频率为11GHz时多晶铁纤维吸收转换微波能量的效率最高;稳恒梯度磁场可用于诱导多晶铁纤维定位于肿瘤病灶局部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晶铁纤维将使肿瘤热疗发展成更为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线粒体缺陷和氧化应激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叠氮钠(NaN3)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特异性抑制剂,能诱导线粒体缺陷.本实验通过细胞活性检测(MTT法),形态学观察,分析H2O2对原代培养的正常神经元及NaN3诱导的线粒体缺陷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的差异.并通过RT-PCR半定量法检测H2O2损伤后两类神经元内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mRNA水平的变化,以阐明细胞内这一重要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在神经元损伤时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在正常神经元内,H2O2的损伤对Trx表达量的改变似乎不明显;而线粒体缺陷神经元内Trx的表达量下降,且对于H2O2的损伤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提示在线粒体功能缺陷神经元中,Trx似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乳铁多肽,一种具有潜在抗菌能力的活性多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芳  翟朝阳 《生命的化学》2004,24(4):312-314
乳铁多肽(1actoferricin,Lfcin)是具有广谱杀菌,抑真菌,抑病毒,抑杀肿瘤细胞等作用的一类活性多肽,是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经蛋白酶水解而产生的。该主要介绍Lfcin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溶氧对杀菌肽-X发酵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 30L自动控制发酵罐研究了重组杀菌肽 X工程菌的基本发酵条件。经 12h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中氨苄青霉素浓度为 0和 100μg/mL时 ,包涵体得率基本一致 ,干重分别为1.24和1.20g L ;控制溶氧为 20%~30%和溶氧自然变化 (转速分别为 250和150r/min)的条件下 ,包涵体得率有较大差异 ,干重分别为0.05、0.71和1.24g L。在较优化的发酵条件下 ,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45%~50%。  相似文献   
1000.
华中铁角蕨复合体的生物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异铁角蕨系(Series Variantia Ching et S.H.Wn)主产我国,形态变异大。在标本室中,铁角蕨属(AspleniumL.)的鉴定非常紊乱,同一个种名下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细胞型或杂种。本文通过对该复合体的生物系统学研究,揭示它们在网状进化中亲缘关系的来龙去脉,并对它们的分类学位置提出讨论和处理建议。细胞学、等位酶、形态学和孢粉学证据表明:由3个基本的二倍体祖先种形成了共13个成员组成的华中铁角蕨复合体(Asplenium sarelii com-plex)。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应当被标定为二倍体,以往文献中所谓的四倍体“华中铁角蕨”实际上是来自二倍体华中铁角蕨和细茎铁角蕨(A.tenuicaule Hayala)杂交后加倍得来的异源四倍体产物,它被另外处理为新种武当铁角蕨(A.wudangense Z.R.Wang et X.Hou)。北京铁角蕨(A.pekinense Hance)是二倍体华中铁角蕨加倍后得来的同源四倍体。泸山铁角蕨(A.lushanense C.Chr.)是云南铁角蕨群中的惟一二倍体祖先种,不应处理为四倍体云南铁角蕨(A.yunnanense Franch)的异名。变异铁角蕨(A.varians Wall .ex Hook.et Grev.)很可能是细茎铁角蕨的同源四倍体。3个天然四倍体新杂种及其起源被发现,它们是:龙门铁角蕨(A.×longmenense(=A.pekinense×vanians)),京云铁角蕨(A.× j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