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3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本试验就各种因素对糜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植株再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2,4-D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所必须的;蒸糖浓度、酵母浸出汁和水解乳蛋白的含量、基本培养基组成、外植体来源和黑暗培养等因素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各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比非胚性愈伤组织更大。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是MS+2,4-D(2mg/l)+BA(0.5mg/l)+蔗糖(3%)+YE(0.3%)+LH(1600mg/l)+盐酸硫胺素(0.4mg/l)。两种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或含少量2,4-D的MS培养基上,只能从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移栽生长成熟并结了种子。  相似文献   
32.
莲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灿  刘士佳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78-280,i006
关于莲胚组织培养国内外有过研究,但迄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莲胚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的成功例子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33.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丹参和甜叶菊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一般都出现两个PAL活性高峰。第一高峰在培养第一、二、三天中出现;第二高峰在第十一天前后出现。前者在分化或不分化培养基中都存在,似与组织分化无关,后者只在分化条件下才有,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指示酶。分化程度不同的组织,PAL活性有很大差异,即将或刚分化的组织活性最高,随着分化的进程活性趋于降低,老化的组织甚至丧失活性。PAL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份子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2,4-D和6-BA对向日葵下胚轴愈伤组织生长及钙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Anderson和 Cormier(1979)从植物中分离提取钙调蛋白(简称 CaM)后,对它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 CaM在光合作用(Barr等 1980)、酶的激活(Matsumoto等 1983)、蛋白磷酸化(Gideon等1982)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还证明CaM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及α-淀粉酶的分泌等有密切关系(Elliott 1983,Raghothama等1983;Saunders等1982)Elliott认为植物激素的促  相似文献   
35.
金属硫蛋白(Metallthioneins,简称MT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含有丰富半胱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它最早(1957)由Margoshes和Vallee从马肾皮质中分离出来,它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合力。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初步研究了分离自中国南方数省各种基物上的20l株酵母,共发现4个新记录,另有个别疑难菌株拟作进一步研究。对9属174株担子菌酵母与子囊菌酵母进行胞外酶等的比较研究,发现其胞外脱氧核糖核酸酶(D№se)及蛋白酶的产生情况在不同亲缘的酵母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蛋白酶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良,从而缩短试验周期并减少了污染机会。  相似文献   
38.
小麦幼嫩颖果中,果皮内侧发育出由内表皮与亚表皮组成的一薄层绿色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虽绿色层只接受到自然光照的1/4~1/8,叶绿体仍能正常发育,叶绿素含量与叶绿体数量均高出旗叶。大量胞间连丝联接相邻的绿色细胞,并在一定时期形成开放的胞间通道,显然有利于同化物的快速胞间运输。离体颖果饲喂~14CO_2试验证明,新合成的同化物从绿色细胞输向胚珠。绿色层产生的同化物可能通过合点端的珠心进入胚乳或通过珠孔直接汇聚到胚珠和分化中的原胚。  相似文献   
39.
作用于H~ —ATP酶复合体质子通道的能量传递抑制剂 TPT、DQCD和 OM能明显抑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 ATP酶活性,减小恒态ΛpH值,加速ΛpH和515 nm吸收衰减。这种在正常叶绿体加速H_(in)~ 经CF_0外流与在残缺膜中阻塞质子外流不一致。TPT等物质是干扰了CF_0与CF_1的构象连接,使 CF_0的质子传导失去CF_1的控制,H_(in)~ 无效漏失或质子逆向转移受影响,从而抑制与质子传导紧密相关的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40.
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谷安根  汪矛 《植物研究》1989,9(4):87-89
本文对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次生维管组织系由比较进化的,含单穿孔、具螺纹加厚的孔纹导管的次生木质部与比较原始的、含延伸细胞的次生韧皮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