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为肠外营养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3-5天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5天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7天、14天静脉血,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逐渐下降,B组和C组下降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B组予以肠内营养后下降较C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A组明显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循环稳定条件下,越早予以肠内营养对患者的预后越有...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CAR)对50%TBSA烧伤休克期胃内补液时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和肠造口术,24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随机分为2组(n=6):胃内补液组和胃内补液+CAR组。伤后第一个24h从胃内分别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和含CAR的GES液(20μg/kgCAR溶于GES);伤后24h起实施静脉延迟补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肠粘膜血流量(IMBF)和血乳酸(LAC)含量,通过血气分析测定动、静脉氧分压和血氧含量、计算氧供量(DO2)、氧耗量(VO2)和氧摄取(Oext),并统计动物72h死亡数。结果:两组犬MAP和IMBF伤后均显著降低,LAC显著升高;伤后72hMAP回升至0h水平,但IMBF和LAC仍低于或高于0h水平。伤后2h胃内补液+CAR组MAP显著高于胃内补液组(P0.01),但之后两组MAP水平无统计学差别。胃内补液/CAR组IMBF伤后高于胃内补液组,伤后8h起LAC也显著低于胃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两组犬DO、VO2和Oext水平较伤前均显著降低(P0.01),伤后72hDO2恢复至0h水平,但VO2和Oext仍显著低于0h。胃内补液/CAR组DO2、VO2和Oext水平伤后8h起始终高于胃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72h胃内补液组死亡数为3/6,胃内补液/CAR为2/6。结论:50%TBSA烧伤胃内补液时加入卡巴胆碱能显著改善氧动力学指标,降低高乳酸血症,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3.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细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其药敏测试仪及其配套药敏鉴定板测定MIC值。Microsoft Excel统计和χ2检验。结果ICU主要细菌分别是G-杆菌,前6位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G 球菌前4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6种G-杆菌除嗜麦芽黄单胞菌天然耐亚胺硫霉素外,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硫霉素在内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其它4种细菌对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此外,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尚低,耐药率为8.3%-25.5%;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尚低,耐药率为10.5%-25.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尚低36.4%;嗜麦芽黄单胞菌对SMZco的耐药率最低为14.3%。4种G 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到耐万古霉素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3.7%-5.3%,其次除屎肠球菌外,其它3种G 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也还较低,为5.3%-9.5%。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尚低为33.3%。不同的细菌耐药率不同,与其耐药机制有关。结论多重高耐药性是ICU感染菌的重要特征,加强ICU感染菌监测,对预防和控制ICU的医院感染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院内获得性肺炎(Nosocom ial pneumon ia,NP),系指在医院内获得感染的肺炎,是主要的院内感染疾病[1]。我国NP的发生率为3%~16%,占医院内感染的29.5%,为首位[2]。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3],其中又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死率高达40%[4],这与呼吸道插管、气管  相似文献   
45.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又称SCID,是一种因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缺陷导致的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反复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多种免疫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异常均可能导致SCID的发生,主要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患者预后较差,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对SCID的含义和分类等基本概念及相关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46.
张绍程  陈兰 《蛇志》2015,(2):167-16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挫裂伤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症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各35例,比较两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挫裂伤病人,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重症肺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5例(17.86%),好转18例(64.28%),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57%),好转16例(57.14%),治疗总有效率为60.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PO2、PCO2及WBC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PO2[(80.30±9.26)mmHg]、PCO2[(45.53±4.27)mmHg]及WBC[(8.85±3.62)G/L]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3±8.75)mmHg、(51.61±5.40)mmHg及(10.8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抗生素治疗,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能帮助缓解和缩短肺感染症状,可作为重症肺感染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人鼻病毒(HRV)的感染情况,初步了解不同型别HRV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259份,采用巢式PCR法,先用鼻病毒5′UTR引物筛查样本中该病毒总的感染情况,再用针对VP4-VP2区域的引物对阳性样本进行分型检测;同时对阳性样本进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共感染检测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259例样本中,5′UTR初筛HRV阳性89例(34.4%),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存在共感染54例(60.7%);可通过VP4-VP2分型测序确定39例HRV-A(48.1%)、4例HRV-B(4.9%)、38例HRV-C(46.9%);HRV-A感染率最高的季节分布是秋季;HRV-A和HRV-C型感染者在临床特点上无明显差别。结论:HRV是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新发现的HRV-C基因型感染率与HRV-A相似,但HRV在儿童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病原学意义还须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49.
比较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与单用IPL治疗皮肤老化的疗效.将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IPL配合MEBT/MEBO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组)与2005年8月~2007年8月单用IPL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0.
安宇  何敬远  王义兴  洪全球 《生物磁学》2011,(15):2898-2900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和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次/12h,乌司他丁60万u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d。记录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白细胞(W33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7天病死率。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脉搏、呼吸、WBC、PCT、CRP、APACHEII评分、7天病死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有明确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