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岑溪优质八角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寿芬  刘绍华   《广西植物》2000,20(1):69-70
报导用 GC法对广西岑溪优质八角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分离出 2 5个组分 ,其中鉴定出2 4个组分 ,占总组分的 99.9%。主要组分是反式 -茴香醚 (93.5% ) ,而顺式 -茴香醚只占 0 .13%。  相似文献   
62.
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Thunb.)Dccne.et Planch.)为冬季开花植物,探讨其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对研究冬季开花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八角金盘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时间、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八角金盘的传粉昆虫有2目、3科、3种,主要为膜翅目胡蜂科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双翅目食蚜蝇科斜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pyrastri(L.)及丽蝇科大头金蝇Chrysomya(Compsomyia)megacephala(Fabricius);八角金盘提供的酬物主要为花粉与花蜜,食蚜蝇舔食其花粉与花蜜,而金环胡蜂与大头金蝇主要吮吸花蜜;金环胡蜂、大头金蝇及斜斑鼓额食蚜蝇的访花高峰均在10:30—14:30;斜斑鼓额食蚜蝇访花时间较长,5~10min,金环胡蜂访花时间较短,8~30s,大头金蝇访花时间最短只有3~5s。八角金盘具有较低的自花授粉能力,但主要为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63.
喻丁香  杨锦超  肖之强  杜凡 《广西植物》2018,38(11):1446-1453
植物资源调查是探讨系统发育、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的基础,是我国植物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我国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以《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为代表,但部分偏远地区的植物资源状况仍然缺乏数据。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发现云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3种,即柳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lecomtei C. K. Allen)原分布于四川、贵州、广东(乳源)、广西,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八角樟(Cinnamomum ilicioides A. Chevalier)原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为其新记录点;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原分布于贵州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柳叶黄肉楠和八角樟在云南的新分布点是对我国樟科薄弱地带的补充,为分析滇产原始种类对相关属的起源发生和中国樟科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贵州山核桃在物种层面上对确定贵州山核桃与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案例,并为云南发展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生产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4.
八角属(八角科)植物的种子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祁  李超  刘长江  杨志荣 《植物研究》2007,27(2):145-150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八角属(Illicium Linn.) 15种植物(33个样品)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八角属植物种子形态多为倒卵球形,少椭球形或卵球形,侧向压扁;外种皮石质,中种皮革质,内种皮膜质;外种皮淡黄色、卵黄色至橙褐色,具蜡被,极光滑,有光泽,无纹饰,腹部有一凸起的纵棱(种脊),由种脐延伸至顶端;种脐位于基端偏向腹部一侧或位于基端,卵形或椭圆形,下凹;胚微小,胚乳丰富,含油。该属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表明该属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  相似文献   
65.
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GC,GC/MS及IR方法研究了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为:芳樟醇(0.08%)、胡椒酚甲醚(21.94%)、顺式大茴香醚(0.03%)、茴香醛(0.05%)、反式大茴香醚(75.39%)、大茴香丙酮(0.03%)、石竹烯(0.08%)、蛇麻烯(0.15%)、异愈疮木烯(0.01%)等10个组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广西八角莲属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育生   《广西植物》1984,(1):43-44
<正> 广西八角莲 新种 Dysosma guangxiensis Y. S. W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D. majensi(Gagn.) Ying, a qua foliia glabris, 6—7—lobatis, pedicellis longioribus pubescentibus, petalis spathulato-obovatis,minoribus, antheris 2.5-plo longioribus quam filamentis, parte exserta con-  相似文献   
67.
用超临界技术提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超临界CO_2技术对广西大宗香料资源——八角茴香果中提取八角茴香油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萃取时间、流体密度与萃取率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制定优化工艺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中国八角科植物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国产八角科植物做了补充或修订。恢复了华中八角和匙叶八角;将川茴香作为华中八角的变种;将短柱八角归并至匙叶八角,滇南八角归并至小花八角;报道了一些省级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69.
小檗科鬼臼亚科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以植物地理学资料为主,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及解剖学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小檗科鬼臼亚科现代地理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系统发育的影响,指出:①我国是鬼臼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鬼臼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第三纪以来替代分布和长期隔离的结果;②在鬼臼亚科植物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原始,它通过两条方向演化,一是保持其原来的异花授粉方向演化为足叶草属,另一方向是转向自花授粉,自山荷叶属演化为八角莲属,然后再演化为桃儿七属;③桃儿七属与足叶草属不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它们在形态上的相似只是平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祁   《广西植物》1998,18(2):139-145
湖南八角科植物有10种1亚种,分布于44个县,多生长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植物区系、地理、气候和土壤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八角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它们与毗邻省区的种类关系密切。(2)在湖南省内,大多数种类呈地理替代分布。(3)湖南八角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的过度与汇集,即华中—华东—华南—滇黔桂四个区系成分的交汇、混杂和过度。(4)新生代的冰期和间冰期、湖南的地形和土壤、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是影响湖南八角科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5)湖南八角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从湖南西南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一些次生种类是在本省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区分化形成。(6)湘西南地区是湖南八角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现代分化中心和现代原始类群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