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5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31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解释植物叶片的资源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适应策略,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东北缘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油松、樟子松人工纯林及其柠条混交林为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样木树冠中部生长良好的轮生枝中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枝条,并在每个枝条上选择里、中、外3处有代表性的当年生叶和多年生叶;采用 “S”形采样法在每个样方内选取9个取样点,用土钻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不同造林模式下油松、樟子松异龄叶功能性状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二者的关系,为人工林培育及经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模式下油松及樟子松叶功能性状的差异集中在化学计量之间;随着叶龄增长,油松、樟子松均表现出干物质含量上升,氮磷含量下降的特征。(2)土壤全磷、全氮含量分别是油松当年及多年生叶的主要解释因子,土壤全磷与当年生叶碳氮比、有机碳、碳磷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氮、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与多年生叶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叶有机碳、碳磷比、碳氮比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樟子松当年生叶功能性状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容重、全磷含量,其与叶碳氮磷的比值、干物质含量、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氮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多年生叶功能性状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容重、含水量、pH,其与叶氮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碳含量、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等呈负相关关系。(4)油松及樟子松纯林的叶功能性状更易向关键土壤因子含量更高的方向偏移,说明与柠条混交可有效分异叶片生长对主要土壤因子的集中需求,但混交造林模式下林木长势有所衰弱;结合研究区资源匮乏现状,林木种植密度较大,竞争加剧了生存压力导致林木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3.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传粉者是花蜜微生物的重要传播载体,驱动了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微生物在花蜜中定殖后,能够改变花蜜质量和花信号,间接影响传粉者觅食决策和适合度,也能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传粉者健康。本文总结了传粉者对花蜜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花蜜微生物对传粉者觅食行为和适合度的改变,最后阐述了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花蜜微生物和传粉者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5.
46.
47.
野生猕猴声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冯敏  江海声 《兽类学报》1996,16(1):7-13
本文通过在华南四省区对四个野生种群猕猴声行为的观察和现场录音,对它们的叫声声学特性,行为模式和其它个体对其相应的行为反应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并得出11种不同的声行为,这些声行为有相互不同的声学特性,不同的行为模式并引起其它个体相应的行为反应,从而起着通讯的作用。叫声在猕猴的声行为通讯中,一些借助视觉提示,至少以不同的刺激度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并得到个体间的“共识”有些甚至无需视觉提示而单独传递  相似文献   
48.
乙酰胆碱在调节植物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物体内,乙酰胆碱(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神经突触之间以及神经突触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近些年来,ACh和胆碱能系统的其它成员在植物界都已找到并且分布很广。它们在植物的多种行为(生长、发育、运动、代谢等)上发挥着类似激素的调节作用。Darwin曾提出有些敏感植物执行的快速运动不是膨压运动所能胜任,认为由电波传递与原生质收缩来承担。近来还有人提出:植物体内的电波传递与原生质收缩要有ACh这神经递质参加。我室近几年来在丝瓜的向触性快速运动以及甘薯的气孔运动的机理研究中给这两项建议得出确切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49.
亚洲象的行为策略:大象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在国内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但如今在国内则仅仅在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内还有数量不多的亚洲象生存着\ [2]。自从1994年偷猎大象的案件在新闻媒介披露以来,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搞好亚洲象的保护工作,我们于1995年末和1996年初在保护区勐养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亚洲象在行为上表现出能够迅速地适应与人类为邻的环境,并在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0.
本记述了采自西藏小型动物体上的恙螨四新种.隶属恙螨科(Trombiculidae Ewing,1944)的纤恙螨属(Leptotrombitium Nagyio et al,1916)。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部分副模标本存第一作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