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的抗体和特异性的免疫细胞,机体防御反应依靠非特异的先天免疫结构。无脊椎动物的自然免疫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阐明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免疫机制对于研究免疫系统的进化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无脊椎动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对近年来无脊椎动物体液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以二年生蒙古黄芪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自然界干旱的方法,连续控水14d,分析持续性干旱胁迫对蒙古黄芪实生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其黄芪甲苷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黄芪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其中丙二醛含量升高,其根茎干重也降低。(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芪根叶中抗氧化酶类SOD、POD、CAT、APX和GR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中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2.1%、108.6%、178.0%、299.4%和303.4%,且根叶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升高。(3)黄芪甲苷积累量在干旱胁迫第12天达到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3.0%,随后降低。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黄芪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的损伤,最大程度地维持植株的正常代谢;适度水分胁迫有利于黄芪甲苷的积累,而重度胁迫不利于其积累。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分析溶血反应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120例正常人体检血液标本资料,采用控制变量法,在试管1中放入正常血液,试管2中放入发生溶血反应血液,分别检测两组血液临床生化指标,并比对变化数据。结果:在检测的17项数据中,血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甘油三酯、尿酸、总胆固醇、乳酸脱氢酶等11项数据在试管1与试管2中,检测指标变化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肌酐、尿酸氮、血钙、酸性磷酸酶、血磷等六项指标在试管1与试管2中,含量检测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溶血反应的发生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发生溶血反应会直接影响到酶类等指标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临床检测中应尽量避免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44.
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酶类的亚细胞组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有色末端产物,其合成需要多种酶类催化完成.花色苷生物合成的相关酶在细胞质中被组织成与膜联系的多酶复合体,该复合体对于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的整个效率、专一性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酶的亚细胞定位、所形成的复合体的模型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花色苷生物合成多酶复合体的建立将有助于演绎出一个关于细胞代谢的新“三维观”,可为花色苷生产的代谢工程的理性调控创造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5.
以两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L.) Blanco)幼苗为材料,在梯度海面高程的野外人工平台上开展了为期1a的淹水胁迫实验。3座平台作为重复,每座设置8个梯度,相邻梯度间高度相差10cm,幼苗立地基质平面的海面高程320~390cm。实验1a后测定1a幼苗的生长状况及与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小高程生境对两种幼苗茎的纵向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白骨壤幼苗茎生长高度是桐花树的7.5倍。与白骨壤相比,桐花树幼苗有较高的叶片保存率。白骨壤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分配为:茎〉根〉叶,3个器官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56.7%,25.7%和17.6%;桐花树则为:叶〉根〉茎,3个器官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49.6%,33.0%和17.4%。小高程生境对白骨壤幼苗全株生物量有较强的促进效果,桐花树幼苗则在中等高程生境中有较大生物量。在任一高程组,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骨壤幼苗,但两种幼苗叶绿素a/b比值差异不显著。无论在叶片还是根系中,桐花树幼苗的活性氧清除酶类活性均高于白骨壤幼苗,表明在相同高程生境中桐花树幼苗比白骨壤幼苗面临更大的困难。综合实验结果和野外观察,可看出白骨壤耐淹水能力高于桐花树;仅从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考虑,可确定北部湾沿海白骨壤造林滩面高程不宜低于平均海面30cm,桐花树不应低于当地平均海面。  相似文献   
46.
为评价抗caspase 3核酶在阻抑细胞凋亡发生中的潜在价值 ,以RNaseP催化亚基M1RNA为模板 ,设计合成 3个特异性针对人caspase 3的核酶pM1 GS716、pM1 GS337和pM1 GS2 35 ,并对它们的体内外切割活性进行探讨 .3 2 P标记的caspase 3基因片段体外转录物作为靶RNA ,体外切割实验表明 ,pM1 GS716和pM1 GS337均有切割活性 ,其中pM1 GS716的切割效率可达到 93% .3个核酶转染HeLa细胞 ,评价其在体内的切割活性 .在TNF α作用下 ,转染pM1 GS716的HeLa细胞内caspase 3mRNA下降了 75 % ,蛋白含量下降了 6 9% ,caspase 3蛋白酶活性下降了 5 2 % .Hoechst 332 5 8染色表明 ,细胞凋亡率较对照明显下降 (分别为 2 1 6± 0 7%和 4 9 4± 0 2 % ,P <0 0 1) .提示体外制备的pM1 GS716具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 ,有望通过切割caspase 3而抑制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47.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中Ⅰ、Ⅱ、Ⅲ类整合子及ESBL-EC基因型的分布。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协同试验确定ESBL-E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整合子基因和ESBLs基因进行检测。K-B法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发现,98株临床非重复ESBL-EC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单环酰胺类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1.62%,对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分别为11.11%、13.4%和6.1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98株菌中检出47株含Ⅰ类整合子(47.96%),3株含Ⅱ类整合子(3.06%),所有菌株中有1株同时含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未检出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98株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CTX-M-9、CTX-M-1、CTX-M-2和SHV阳性率分别为62.24%、53.06%、32.65%、4.08%和3.06%,ESBL-EC基因分型分布以TEM合并CTX-M-9型(共30株)最多见,占30.61%。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整合子的存在可影响ESBL-EC菌株抗生素耐药水平。同时携带TEM和CTX-M-9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滨  李增智等 《菌物系统》2001,20(3):430-434
  相似文献   
49.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成华 《昆虫学报》2000,43(4):429-439
综述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蛾类雌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此外还叙述了特定比例的性信息素成分在雌蛾体内产生的机理以及某些蛾类中信息素生物合成酶类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新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能激活一系列植物抗病防卫反应的内源信号分子.首先介绍了水杨酸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并从水杨酸与过氧化氢及其代谢酶类相互作用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理,最后概述了目前这一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