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8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2737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种子贮藏蛋白的同源家族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子贮藏蛋白的分子进化为依据,首次提出按同源家族进行蛋白质分类的新方法。本分类系统暂列类、亚类和次亚类3个分类单位,分别以超家族、多家族和亚家族作为各级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对于较大的同源家族,另立群作为补充分类单位。类和群的排序为任选,亚类的排序则根据其核苷酸替换率(Knuc值)而定。本系统暂未对次亚类进行排序,建议按同源百分率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12.
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木种子及苗木鉴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种苗鉴别技术的局限性往往使之不能有效鉴别林木种子的品种及种源。DNA遗传标记技术则能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种及品种特异性标记,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上极具潜力的品种鉴定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展我国林木种菌DNA鉴定技术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13.
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标记方法对银杉(Chthaya argyrophylla)75个个体(采自湖南和四川)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21个 10 mer -的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0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4个,占32%.相对于其它裸子植物,银杉的遗传变异水平偏低.湖南居群和四川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 18%和 25%,两居群间的遗传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 7. 99%,这一数值高于裸子植物居群间遗传差异的平均值(6.8%).同时,发现遗传变异水平的高低与生境的复杂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点突变和随机遗传漂变,银杉的部分亚居群间有较强烈的分化,亚居群间的遗传差异最高可达 16. 23%.此外,提出了度量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分化指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指出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银杉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4.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动因子与生物进化李宏(渝州大学生物系,重庆,630033)自从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在玉米籽粒的色斑遗传研究中发现了转座因子(transposon)以来,人们逐渐发现除了这种转座因子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些能发生转座的因子,比如...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分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 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pCB29和pMS29.1)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探针pCB19的杂交图谱显示,菌株DNA以PstⅠ酶切的为单态性,以EcoR Ⅰ酶切的则呈多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Pst Ⅰ酶切)、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凤城群体的菌株与中国东部其他群体的菌株相比,具有更多的限制性杂交片段,菌株间的遗传变异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8.
论五福花科的分类,进化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9.
同源异型框基因与动物早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异型框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编码一类转录调节蛋白。同源异型框基因在动物早期发育的基因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源异型框基因的表达具有复杂的时空模式和调控系统。Antp族基因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的模式建成,器官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CT所见肝脏肿大占据左右上腹,纠正了既往把肝左叶当做脾大的结论;B超发现前所没有报道的二尖瓣赘生物将给患者终生致残;标准品DS行双向电泳,首次发现其分离为DS1与GS2两个斑点;杂合子、患者尿GAG均出现DS1斑点,而正常人则不出现。实验显示,DS1的出现在杂合子检出和患者确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