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张书祥  赵志虎 《生物学杂志》2003,20(2):17-18,22
以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三锌指DNA结合区为模板,利用重叠(Overlap)PCR技术,获得Zif268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突变的三锌指突变体ZF123、2ZF123。以ZFl23、2ZF123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AT—ZF123,TAT—2ZF123序列。构建表达质拉PET—28—a^ —TAT—ZF123,pET—28—a^ —TAT—2ZF123。为利用HIVTAT蛋白的跨膜功能,实现ZF123、2ZF12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2.
纹瓣真片叶蜂Eutomostethus reticulatusWei是毛竹(Phyllostachys pubercens Mazelex H.de Lehaie)的食叶害虫。该虫适应毛竹2年萌发1次新叶的特性,多数个体也是历经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中越夏越冬,于第2年或第3年春天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为4月上旬~6月上旬,5月上旬起老熟幼虫陆续入土预蛹。1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11个月,2年1代的预蛹历期近23个月。报道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伞形科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全株不同器官分泌道的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在鸭儿芹的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均有分泌道,其中果实分泌道特化为油管.分泌道多由1层明显小于周围薄壁细胞的分泌细胞组成,不同器官中分泌道的管腔和分泌细胞均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组成根中分泌道的分泌细胞较少,多为4~5个;茎中较多,为6~9个,有时多达12~14个;组成叶片分泌道的分泌细胞数差异最大,叶脉中多达22个,叶肉中仅为3个.从横切面上看,根系中的分泌道仅分布在主根和一级侧根的近周皮处,以及主根的韧皮部外侧和髓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之间、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靠近木质部的髓部;叶鞘和叶柄的分泌道位于小厚角组织内侧的顶端、大厚角组织与韧皮部之间和木质部周围,其中在叶鞘中的2个厚角组织之间也有分泌道分布;在叶片的主脉及大侧脉中,分泌道分布于维管束与上下表皮的厚角组织之间,栅栏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在果实中,油管分布于内果皮与中果皮之间,多位于棱槽和合生面部位.此外,根和茎中的分泌道具有2种明显不同的分布式样;叶鞘远、近轴面部位分泌道的分布式样分别兼有茎近表皮皮层部位和叶柄维管束木质部部位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从茎向叶柄的过渡性;在果实的果棱维管束下方和2个油管之间还有2层油细胞几乎环果体分布,这种结构在伞形科种类中比较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道虎沟化石层分布于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以及毗邻的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等地,已报道4种有尾类、1个无尾类蝌蚪、1个幼年蜥蜴、3种带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2种翼龙、3种哺乳动物以及双壳类、叶肢介、昆虫和植物等化石(有学者称之为"前热河生物群")。该层位比热河群义县组低,但地层划分存在争议:中侏罗统九龙山组、上侏罗统道虎沟组和下白垩统热河群均有报道。本文研究的道虎沟蜥蜴是该地点发现的第2个蜥蜴化石,其身体细长,为一幼年个体;前颌骨、顶骨和额骨均成对;上颌骨的面突高;后额骨和后眶骨不愈合;后额骨较大,但可能未进入上颞孔;后眶骨具宽的后突;牙齿小而尖锐,结构简单且可能为侧生;头骨的眶前区较长;具27个荐前椎;虽然未成年但个体较大;未见真皮骨板;手掌和四肢较长。上述特征组合区别于所有现生蜥蜴类,四肢比例也与其他蜥蜴有较大区别。欧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小盗蜥(Parviraptor)和蒙古早白垩世的一个幼年个体(可能属于壁虎型类)与道虎沟标本比较相似。头骨特征和较大的荐前椎数目显示道虎沟标本可能属于硬舌蜥类(scleroglossan)。但因标本为幼年个体,本文暂将它归入有鳞类属种未定(Squamata gen.et sp.indet.)。测量数据显示,道虎沟标本的手掌和前肢相对较长;该特征常见于适应攀爬的蜥蜴种类,似可显示攀爬习性。但肢体比例可能会随身体增长而发生变化,所以此生活习性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95.
描述蚊蝎蛉科1新属和3新种:新属Decoribittacus gen.nov.,新种美脉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euneurus sp.nov.,斑点华美蚊蝎蛉Decoribittacus stictus sp.nov.和长翼卡拉蚊蝎蛉Karattacus longia latus sp.nov..同时修订了卡拉蚊蝎蛉属Karattaus的属征.所有的化石标本都来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世九龙山组地层,模式标本现在保存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6.
中国真蝽属二新种(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蝽科真蝽属2新种:苍山真蝽Pentatoma cangshanensis sp.nov.和绿角真蝽Pentatoma viridicornuta sp.nov.,新种分别与近似种做了比较,并附鉴别特种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7.
东海亚强真哲水蚤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06,26(4):1151-1158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多种生态学指标和方差贡献等统计方法对东海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自然种群特征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与1979~198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海亚强真哲水蚤丰度和优势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度均值分别为秋季5.40indm3>夏季2.09indm3>冬季0.93indm3>春季0.17indm3。该种在东海的优势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春季该种丰度占桡足类总丰度的百分比仅为2.46%,秋季为9.32%,冬季为8.42%,夏季(9.94%)是四季中的最高值。秋季该种在东海有很高的出现率(98.22%),春季较低,仅为49.62%。该种群聚集强度丛生指标(I)均为正值,其中秋季最高,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亚强真哲水蚤对桡足类总丰度的贡献,在夏冬季仅次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秋季仅次于精致针刺水蚤(Euchaetaconcinna)。比较20a前同水域的调查结果,该种在东海浮游桡足类中的重要性近年有所提高,尤其在秋冬季特别显著,这可能与全球变暖相关。底层水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东海亚强真哲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该种数量变化与暖流势力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暖水种。  相似文献   
98.
真眼点藻类色素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有机溶剂提取7种真眼点藻的色素,比较3种有机溶剂提取色素的效果,测定3种有机溶剂色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利用分光光度法计算藻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比较甲醇和乙醇色素提取液在A470和A666的最大吸收峰。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比甲醇和90%丙酮操作更简便、快捷并且毒害低。3种有机溶剂色素提取液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取率基本一致。色素在3种有机溶剂中的吸收光谱相似,甲醇和乙醇的色素提取液在A470和A666的最大吸收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醇色素提取液可使用Lichtenthaler的公式计算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99.
豫中褐土耕地土壤性质空间分异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中部褐土集中分布区禹州县文殊镇为例,基于GIS对该镇进行500 m×500 m规则网格布点248个,将布点图层与土壤图进行叠加分析建立空间数据库,作为野外GPS定位精确采样的依据.野外实际共采集202个点的土壤样品(0~20 cm),其中随机均匀选取34个点进行容重环刀采样.获取有机质、速效K、速效P、pH值、全N、全P、质地、阳离子交换量(CEC)、缓效K和容重10项土壤指标作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的因素.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排列出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得出研究区10项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及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和面积.结果表明:研究区褐土耕地土壤质量属于较好的水平,其中优、中等占95%以上,差等只有不到5%.  相似文献   
100.
如何破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龙头,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但惠及县域广大百姓,同时对乡村两级医疗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而县医院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在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恰恰是画龙点睛之笔。基于此,黑龙江省启动的“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作为医改重大举措,以其创新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在全国医改这盘大棋上走出前瞻而坚实的一步,在可预期的将来,龙江农村百姓将得到更大实惠。文章结合实践体会,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